没错,是徐妍自己想做的事情。

《十月》、《收获》、《青年文学》、《小说?界》、《文学天地》……

徐妍从?来没想过,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世界可以去了解。

她几乎是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杂志,每一天除了学习,就是捧着这些杂志,连吃饭的时候都会出神。

春节前,她终于投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月亮胡同的冬至》。

第一篇故事,徐妍写得?很认真,故事并不长,是从?自己的经?历入手,从?一个叫“宝儿”的小姑娘视角,写了月亮胡同冬至这一天发?生的故事。

小姑娘的字迹很秀气,带着她本人一样的认真劲儿,写在四四方方的格子本里,宋明?瑜看?一眼,就明?白为什么前世老师总是强调“卷面分”。

干净清秀的第一印象,绝对是可以加分的!

抛开字迹而言,这个故事也很动人,或许是故事中的“宝儿”和徐妍字迹很像,她写出来的人物很是鲜活。

第一篇作品,徐妍选择投稿的对象是《萌芽》。

《萌芽》前几年复刊,之后?就一下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和《十月》、《收获》这些文学杂志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青年和青少?年中,尤为好评,最多的时候,能卖出去三十多万份,是妥妥的文学杂志顶流之一。

这时候当然还没有后?来名噪全国,捧出一个又一个大作家的萌芽文学奖,但?就以现?在《萌芽》的地位来说?,对新人照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徐妍还没有任何投稿经?验。

但?徐妍却意外地对这件事很看?得?开:“就像明?瑜姐说?的那?样,凡事要先尝试,之后?才能说?行或者?不行。”

如果《萌芽》愿意通过她的稿子,那?是最好。

即使不能通过,明?瑜姐说?,编辑一般也会写几句改进方向,对徐妍来说?,《萌芽》编辑的提点也是很珍贵的机会。

知?道?徐妍惦记着挣学费,林香私底下说?,无论是她,还是宋明?瑜,都可以负担徐妍上?高中。

两人想法很简单,三中是全南城最好的学校,徐妍能考上?三中,保底也能考上?大学。

这笔钱对拿死工资的工人来说?不少?,但?对于现?在搞个体户的两人来说?并不多。

就算是借给徐妍的,等小姑娘挣到钱,再还给她们就是。

或许也是因?为她们俩的鼓励,让徐妍有了充足的底气,小姑娘现?在说?起自己的想法,也能侃侃而谈了。

给《萌芽》的稿子投出去,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这期间徐妍也没闲着,她刚来学习小组之后?,就借阅过陈景行三中的复习资料,给自己寒假拟定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复习计划。

一边等待着《萌芽》的回?复,徐妍一边抓紧时间努力?复习功课,还又构思出了一个两千字的小故事。

仍然是以一个小姑娘为主人公,这一次徐妍写了一个主人公和她妈妈之间的故事。

她拿林香和宋明?瑜看?,陈继开也厚着脸皮过来要当“指导老师”。

他当时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夸了几句,推荐徐妍把这篇小故事投给本地杂志《南城中学生》,私底下却和老婆感叹。

“后?生可畏,小妍以后?说?不定真能成作家。”

他自己现?在就经?常给南城的杂志供稿,腆着脸也能自称一句“陈老师”。

投过这么多稿子,陈继开很清楚一个能不能把笔杆子当饭吃,很多时候一篇文章足以看?出来。

文笔可以稚嫩,剧情可以生涩,但?情感是伪装不出来的。

徐妍的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