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3)

可渡长江,倚仗天险据守;三则,臣请直言不讳,今日战后已无人疑官家抗战之心,且扬州终究未过长江,份属淮南,称不上偏安……官家心存兴复,还是该寻个妥当之处。”

出乎意料,这个之前几乎被赵官家在路上公开否定的去处,此时反而有颇多应和者,俨然是时势不同,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寿州、扬州都有了,其他人呢?”等几个人说完,赵玖却不置可否。“今日御帐前,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臣中书舍人胡寅,以为可归东京以正人心!”果然,胡明仲这厮早就按捺不住了。

“……”

“……”

赵玖无奈,只能在沉默中主动看向另外一位关键人物:“林卿,你自东南来,李公相可有相关言语叮嘱?”

所谓林卿,自然是吏部侍郎林杞,跟小林学士亲爹名字相同的那位,此人正是李纲在行在的代言人,闻言也是坦诚:

“回禀官家,臣来时未期如此大胜,故彼时李相公只有只言片语,乃是希冀于官家无论往何处,都务必不要犹豫,即刻定下便可,他也好方便动身,与官家汇合。”

赵玖依旧不置可否,却又继续扬声追问:“其他人可还有言语?”

此言一出,御史中丞张浚、玉殿学士林景默、寿州知州赵鼎,这三位年龄不一,却公认是新近起势的八公山行在中坚人物,几乎是齐齐心中一突……然后立即意识到了什么!

PS:今晚上架……求个首订。

第八十五章 流光(中)

话说,其余两位且不提,只以心思敏捷的小林学士来讲,在这个仅次于抗金与否的关键问题上,他早就深思熟虑过,甚至还和自家几位兄长一起讨论过了。所以根本不用现场发挥,他早早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在今日大力赞同寿州方案的,因为这样的话他会有切身的好处和利益……

这里必须要多扯一句,小林学士的家族是北宋后期的一个传奇家族。说是传奇,他爹林杞其实只是个寻常进士,做了个寻常知州,然后林杞老先生的儿子们也都是寻常进士、寻常知州。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林杞老先生一辈子生了好多好多个儿子,其中八个都中了寻常进士,做了寻常知州,以至于到了晚年,老先生绰号林九牧!

这名号,比什么九纹龙、赵大牧高端多了!给个林相公都未必愿意换!

便是小林学士之所以是小林,不是他年纪多小,而是他有个哥哥曾经也做到过玉堂学士!那是大林,他是小林。

回到眼前,由于宋代任官制度,多讲究距离籍贯不远不近,而林九牧家九个知州年代相隔不远不近,也称不上避讳,所以倒是有六七个在淮南两路,两三个在江南西路,称不上盘根错节,但只要留在淮南,却绝不会被人欺负的。

然而,决心已定的小林学士昨晚上不是难得被吕好问吕相公敲打了吗?于是乎,这位心思敏锐的玉堂学士很快又动摇起来,乃是说眼下这种局势,保持政治派系的团结,似乎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这个政治派系本就松散而且处于绝对劣势,既然要面对着武人崛起的侵袭,又要防着李公相的专政铁拳,所以他又一度犹豫要不要赞同吕好问的扬州,毕竟扬州也是淮南地界。

不过,今日回到八公山来,眼看着官家又是扔下文臣独自先行,又是排兵布阵的,小林学士哪里还不明白,官家也是在敲打某些人呢?

一开始,小林学士还心存侥幸,以为官家是想震慑两位相公,所以之前就没有吭声,但现在随着两位相公各自发言表态完毕,而且丝毫没被那些军士与气氛影响,他却是再无疑虑官家是在敲打自己这些人!

自己这些人,都是新晋之人,靠着官家任用,方才在行在显贵起来,相公的遮风避雨,家族的势力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