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有科举。

任由媒婆们说破了嘴皮子,都无人?松口,于?是便渐渐无人?提及了。

可谁能想到,因着胡丞相与汪启元的突然联姻,这事竟又被翻了上来,而首当其冲遭到围攻的,便是刘卜温、郭胜开等人?。

温叶辞、吴韧早已?经定了亲,至于?童启嘛,因着他辈分太高,几乎不在众人?的考虑中。

毕竟有好多人?至今还以为童山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

一连几日,常仕进等人?连大门都不敢出?,倒是完全静下了心,复习起课本?来。

转眼半月过去,殿试,也终于?姗姗来迟。

随着清脆的钟声响彻京都,大监高喊着“考生入殿”,整个?京城内外,一片肃穆。

此次监考殿试的官员,有着上一次的翰林院院首吴大人?,还有着户部尚书?徐开明、吏部侍郎冯岸、给事中刘大人?,以及两名知杂御史等,一共数十名官员。皇帝一般很少亲自出?席这种场合,只虚设御座,来表示亲临。

应考的学生此次一共有三百五十八人?。

按照会?试的名次从高至低排序座位,吴韧、汪启元等都位于?第一排。

自然受到了不少官员的注视。

尤其是汪启元,这些日子以来,关于?他背叛师门的言论简直甚嚣尘上,可大家观其神色,却毫无波动,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

倒是十分的定力十足。

卷子发下来,只有两道题目,一道是诗赋,另一道则是策论。

皆是皇上亲自出?的题目。

诗赋是以《治国之道》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

尚不算太刁钻,基本?上书?院里的押题都曾有过这个?类型。

而策论则有些刻薄了,乃是【边疆之患,何以解之?】

短短八个?字,既要了解如今边疆的局势变化,又要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得逻辑分明,猜测皇帝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可谓不难。

内阁的不少大臣听说了这个?题目后,皆有些沉默。

他们明白,皇上这是为了黄龙府的事情在忧心,病急乱投医了,可也对传闻中的华夏书?院学生们的回答有些好奇。

殿内。

龙涎香静静的燃烧着,整个?宫殿里只余磨墨之声,不少学生们悄然打量着吴韧的动作,见他久久没有提笔,不由松了一口气?。

看来,会?元也觉得棘手,那证明不是他们的问题。

的确是这题目有些太难了。

然而不等他们庆幸,吴韧旁边的汪启元,却率先答了起来。

他个?性分明,从不认为边疆之患,乃是一夕之错误,而是长期冗官冗兵、军备废弛的结果,想起谢君仪等人?在环县时统计的驻军人?数,与实际上的驻军人?数,他落笔飞快,仿佛一腔愤怒皆发泄到了这张纸上,字字力透纸背。

他先是抨击了一遍朝廷内政策的失误,不应该长期对契丹、西夏等采取姑息养奸的政策,导致他们屡屡犯边,再就是为边疆官员虚报军功、克扣军饷等问题做出?评判,正是他们才导致了冗兵冗费的增加,要想改善,只能进行军部内的改革,严惩贪官污吏,削减裁撤不必要的开支,以战止战,对奋勇杀敌的边疆官兵给与重赏……

一条条,一件件。

汪启元越写越顺手,而其卷子上的内容也越发惊人?。

吴大人?巡视过程中瞥了一眼,整颗心都快要跳了出?来,他望望左右,见无人?关注,不由悄然走上前,细细看了起来。

汪启元也不理?会?,只一味的低头写自己的,半点没有受到干扰。

而吴韧的性格,则相比于?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