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汪家绸缎庄?那不是汪启元家里吗?
发生什么事了?
他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赶紧让继本叔下山细细打探,这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学生竟然偷偷背着他,干了一件大事!
原来,自县衙书簿联合权贵妄想吞并汪家绸缎庄,甚至抓了汪家家主,希望以此逼他们就范后,汪启元便和刘卜温连夜卷走了所有资产、布匹及合作方名单,然后一股脑全捐献给了河南府的知府大人木奎盛。
用的便是家父梦中梦到了神仙,言说知府大人将来必有大造化,乃举世清官,值得追随,于是便想要沾沾福报,积累阴德这样的离奇理由。
谁料知府大人还真信了!
对方一贯贪财,在整个河南府那都是出了名的,闻此大喜。不仅接下了汪家所有资产,还特意书信一封以作嘉奖,嘱咐伊川县令章明浩要好好对待汪家。
此事被“民众”听说后,编作歌谣,大肆传播,瞬间吓坏了县衙典史,转头便添油加醋将其转告给了章县令。
章县令知晓自己家书簿胆子那么大,竟然敢联合当地权贵,陷害商人,用的还是“莫须有”之类的理由后,顿时怒不可遏,当场就将书簿隔了职、下了狱。
不仅无条件释放了汪家家主,还倒赔了他五十两银子,作为压惊。
这一役,汪家大获全胜,第一次书写了“舍得一身剐,敢把官员拉下马”的成功典范。
而作为搅弄核心事件的华夏书院弟子们,也由此声名大胜,在整个河南府权贵阶级中,彻底出了名!连带着童启的声望值,都直接上涨了快400多,不可谓不厉害!
童启几乎瞠目结舌听完的整个消息,顿时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
这群小子……
这搅弄风雨的路子,不就是他之前给学生们讲过的冯亭献上党,借力打力的故事吗?
合着他们这是直接套用了啊?
关键用就用了,为什么要借着神仙的名义?还搞的迷信这一套,传出去,我们学院还像是读圣贤书的样子吗?这是彻底朝着玄学的方向一路疾驰了啊,拽也拽不回来!
如此大的动静,瞒也瞒不住。
汪启元和刘卜温显然也没料到会如此轰动。
回来见到童启后,那是一个可怜巴巴,低着头,等待着训斥,可没想到山长却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温和的问道。
“你们这的确是狠狠出了一口气,知晓知府贪财且迷信的弱点,并根据此点,借力打力,以势压人,很好。但结果却不算太精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汪启元,你们家世代从商,做布匹生意,现如今将家产一股脑捐给了知府,那以后,又打算以何为生呢?”
汪启元惊讶抬起头,见到童启担忧的看着他,忍不住心中一暖。
“山长不埋怨我借书院的名头,处理个人私事吗?”
“那有什么可介意的,能用自然得用,只要是用在正道上,书院本身就应该是你们的底气啊。”童启非常自然的说道。
君不见,现代多少名牌毕业的大学生,靠着一个学校的名字找工作的,哪怕是喂猪的,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不也照样比一般喂猪的要出名厉害?
学生、书院,本就是互相成就,互相借力。
这是无法辩驳的事。
虽然这动静有点不太符合他一心苟着的中心思想……QAQ
两位学生听着,顿觉如闻佛音一般,感动不已。
从古至今,只听说过私塾、夫子借学生的名气以此扬名的,还从未听说过学生在未成名之前,能得到书院、山长站出来替其撑腰的!
要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师权在这个年代,可如同父权一般,不容冒犯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