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同类上。”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千百年的传承,从来靠的都不只是一个人,中华的崛起,也不仅仅只是帝王一人之事。”

“我不求华夏书院出去的每一位学生都高居庙堂之上,也不求大家闻名于诸侯之间,流传千古,但愿各位不论盛极一时还是举步维艰之日,都不忘初心,切记自己是从普罗大众、人民群众之间走出去的!莫将所学的东西当作利剑反刺向百姓,而是尽可能帮助着更多的人生存下去,推己及人、心念太平,这便是我华夏书院最骄傲的学生了!”

……

旭日的阳光照耀在童启的身上,如万丈之高,千钧之重。

直到很多年后,吴韧和汪启元都不会忘记那日的清晨,自己师父站在讲台上的那一番话。

即便他们已经相继成为大奉朝最年轻的阁老之一,见过无数人才,历经过无数风雨。

可依旧会在每次的选择之中,坚定不移的倒向平民。

不是没有被利益的权衡所动摇过,而是

他们骄傲自己是从华夏书院毕业的,第一批学生。

教学楼外,汪平川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摆摆手,悄悄拉着刘明皓一起离开,走到半路,终于忍不住感叹道。

“这教的,好似不是科举当官之心,而是……屠龙之志啊!”

吓得刘明皓连忙上前捂住他的嘴,不敢再让他说下去。

“别胡说!你不要命了?”

两个人谨慎的看看左右,见没人听到,这才疾步离开,双双默契的隐下了此事,不再提及。

其实童启说的这番话并没有什么歧义,也非常符合当下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爱”与“民重君轻”的想法。可他忘记了自己从小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长期接受的思想使他本能的将平民与帝王、将相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去考量。

这便已经触及到了君权、父权的威严,掀翻了贵族所谓的人种之论。

不是只有豪门世家望族,才有资格担忧天下,而是这天下,本身就在千千万万个平民百姓手中,共同建造。

骤然接触这种思想,令汪家家主和刘家家主仓惶而不知所措。

可学生们却感觉双目骤然开阔,毫无拘谨之限。

系统背着手,暗自点头,同样感到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