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明明白白。

小元子吓了一跳,以为太子哪里不舒服,正要出门去宫里请太医,又听到太子补充,“还请上次的大夫。”

小元子回过头,看到太子摸着小腹心事重重的样子,心里有了猜测,匆匆出门去了。

这是大夫第三次蒙着眼被带到这个地方了,他已经熟门熟路,进来就朝着床边的贵人走过去。

把脉片刻,大夫露出了吃惊的神色,“公子这、这是喜脉。”

果然是怀孕了,闻景心里竟有种大石落地的感觉。直到这时候,他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期待这个孩子的。所以“忘了”服药,所以每天看自己的肚子有没有变化。

“公子不是吃着避子的丸药吗,怎会...”

“有一回,忘了吃。”

诞下第一胎不过半年多,这位公子小产了一回,如今又有了两月的身孕。大夫本想说他现在的身子还不适合再要孩子,但转念又想人家请了自己看诊,听到怀孕也毫不震惊,想必是早有成算的。

大夫觉得自己几句话,改变不了闻景的决定,那也不必说出来徒添烦忧。直接写了安胎的药方,嘱咐闻景千万要注意身体。

眼见主子和大夫都没人提这茬,小元子急得不行,“大夫大夫,我家,我家公子的身子怎么样,可受得住?”

“自然是要好生养着。”这位公子一看就是有主意的,大夫也不好说什么。

闻景心想,他和贺扬舟为了南下这事,不知道磨了多少嘴皮子,兜兜转转还是得去。闻景摸着微鼓的小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笑。倒是小元子见到主子高兴的模样,咽下了心中的担忧,给主子熬药去了。

看完诊,大夫又被原路送回,蒙着眼的大夫心想:这大户人家果然也是只看起来光鲜,好好的一个公子,硬被逼得两年怀仨,竟是连休息都不能。

闻景上书自请运送粮草,太子一派的官员都以太子马首是瞻,自然无人提出异议。皇帝巴不得太子走得远远的,痛快地批准了。

唯一的麻烦是何筝。两人成婚已有半年之久,闻景借着养伤的名头至今未与何筝圆房。现下闻景要去边疆,少说得一年半载,何筝恐生变故,想趁这一个月怀个一儿半女,好稳固自己的地位,再不济也得把房圆了。

这天晚上,何筝又来给闻景送夜宵,顺便暗示太子注意身体,早点休息。

“注意身体?有人可是巴不得孤身体不好呢?”闻景嚯地站起,把什么东西扔在了何筝面前。

那是刺客的口供,何筝只看了两行,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殿下,这,这一定是栽赃,我父亲不可能做这种事,不可能的!”何筝语无伦次地解释,“殿下明察,我父亲他-”

闻景突然弯腰,掐住了她的下巴,仔细端详她的表情,像是要看她有没有说谎。两人离得很近,近到何筝看到太子胸前衣服上的湿痕,并不明显。

“孤也希望不是何相做的。”何筝还未细想,太子已经松开她,拂袖出去了。

回到卧房,闻景长出一口气,经此一事,何筝近期必不会缠着他圆房了。这几天何筝总过来,闻景不得不与其周旋。

闻景把门一关,脱掉外衣,有些着急地解胸前的布带。他过了一段不需束缚的日子,再将胸部束起来就格外难受,总觉得憋闷,喘不上气。湿淋淋的布带被扔在一旁,甚至有奶水顺着乳尖流到微凸的小腹。闻景来不及收拾,揉着勒出淤痕的两团乳肉,大口地呼吸。

马车上颠簸两个月,等到南疆的时候,腹中胎儿五个多月。依闻景的经验,那时候将胸束起,再穿个宽松的衣服,应当是可以出席接风宴的。

人算不如天算。可能是因为行军途中不用见人,不需时时遮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