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道:“娘,难道就这样算了?”
杨母摇头,“自然不会,只是暂时还想不出什么好法子让她长教训,不过要是你弟媳还是这样不改,以后照顾我们两个老的的事,也不敢交在你大弟手上了。”
不养老,自然就分不到六成家产,虽然这片村落都是长子得六成家产,可也不是没有例外,要是长子不孝顺,老人觉得他不能为自己养老送终,分家时是可以半点家产也不分的。
杨母这话,算是很重了,杨稔不确定是气话还是认真想过的。
但,只要不是息事宁人就好,这样的人越忍让越变本加厉。
“你跟爹心里有数就好,当初家里的东西被偷,就该好好罚的。”
杨母叹息,“当初你弟才成亲没多久,就传出我们家刻薄儿媳的名声不好,且你二弟又到定亲的年纪了,我跟你爹难免有些束手束脚,既惩罚了人又不会让人觉得咱们家刻薄的法子不容易。”
闻言,杨稔也有些理解,名声确实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说她了,这石榴你尝尝,还挺甜的,以后东西拿给你你就接着,总比便宜了外人强。”杨母接着劝说。
“好,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女儿就多谢爹娘的疼爱了,还有,娘你叫弟弟妹妹们多看着点家里的东西。”杨稔不免也跟着担心,总觉得下次回娘家,会看到一个空落落的宅子。
“你放心,不会再让她得逞的。”
母女俩再聊聊,杨母就离去,杨稔接着缝制衣裳,只是脑海里总是闪过弟媳偷家里东西的画面,着实不明白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婆家的东西接二连三的偷,她当初嫁过来,即便跟自家男人处的好,也是小心翼翼了好长一段时日的。
之后的日子,杨母没再过来,杨稔一直忙着缝制衣裳。
等衣裳缝制好了,就开始精心制作荷包。
东西都做好,其实也就不到三日。
接下来的日子,杨稔又接着绣帕子和荷包。
很快就到了陈如松的生辰,杨稔早起给他做了荷包蛋,跟她生辰一样的数量。
吃完早饭,杨稔吩咐自家男人去买菜,“买一斤排骨,半斤五花肉,再看看有没有想吃的菜,买回来给你做。”
听到排骨,陈如松就知道媳妇很关心他,爱吃排骨这事,他娘都不一定知道,毕竟家里一年都不会煮一次,看不出他爱不爱吃。
也就分家后,他买了一次排骨,媳妇就记得了。
“哎。”语气欢快的应下,陈如松拿上银钱就往镇上去。
陈如松走了没多久,田氏过来了。
进了门,笑着朝杨稔道:“小稔,今日是老三生辰,这是我跟你爹给他买的肉,你们煮了夕食吃。”
“多谢爹和娘。”杨稔笑着接过来,想起之前陈二哥生辰,好像也是送了一块肉,有些久了,要不是婆婆过来,她都不会想起。
儿子不在,田氏逗了逗孙子就走了。
这时还早,杨稔招待完婆婆,在院子里的菜地摘了几片菜叶子,去了后院喂兔子。
这两只兔子虽然受了点伤,但愈合力还挺强,没几日就好了,每日喂几片菜叶就能活蹦乱跳的,十分好养活。
这几日的饭量变大了,杨稔特地摘了几片大一些的菜叶。
到了后院,笼子里的兔子已经叫了起来,这是饿了,杨稔感觉将叶子丢进去,只见其中一只兔子火急火燎地开始进食,另一只兔子虽然也饿,可看起来就不如这只急切。
奇怪,杨稔起了观察的心思。
没有离开,打算看看这兔子怎么回事。
之前她都是喂了叶子,看一下两只兔子吃得香就走了,只是这几日有些不太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