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亩田地,可租的田地要交租,剩下加上自家田地产的粮食也不够家里吃用。
还是靠着杨父每日编制竹制品在镇上每三日一次的赶集上卖些银钱,他们一家子才生存到现在。
“好。”陈如松没有异议。
说到让男人去自己娘家,杨稔想到了许久没来的秋若,不知道她那念头改掉没有。
“你明天晚点去,刚好玉米现在可以吃了,我先去地上摘些玉米你拿过去,一个竹篓爹娘肯定不会收钱,那玉米就当抵竹篓的钱了。”
家里地少人多,种的玉米爹娘都舍不得吃,每年都是她跟几个弟妹尝鲜,剩下的都是留着成熟磨成粉当主食的,成熟的玉米磨成粉顶饿。
自家分得的三亩多旱地,有三亩都种了玉米,儿子还小,只有两个大人,粮食还是够的,吃些嫩玉米也不怕。
至于陈如松的想法,杨稔熟悉男人的性子,知道他不会有意见的。
果然,陈如松闻言直接点头,半点犹豫也没有。
抱着儿子摇了摇,视线到了鱼塘,他想到这鱼养了这么久还没送过给岳父岳母尝尝,“媳妇,我再捞一条鱼拿过去吧,也让爹娘尝尝,算是咱们的孝敬。”
丈夫要孝敬她爹娘,杨稔自然没有不同意的,连忙应下,“好啊。”
就算男人不说,她过些日子也是打算跟他商量一下送条鱼给爹娘,现在他主动说了,让杨稔心里十分高兴,男人会对媳妇的娘家好,自然是心里重视媳妇才会如此。
娘家人多,杨稔按照人数,每人三根玉米,也有二十七根了,放在一块像个小山堆,有这么多也够了,再多也不合适了。
如果没有送鱼,玉米多些就多些,但又送了条鱼,这玉米的数量她就得控制一下,虽然她男人不会有意见,可她也得控制一下,不能太过。
陈如松拎着鱼,背着半麻袋的玉米到杨家。
此时杨家只有杨母及其儿媳在家,陈如松的到来,得到杨母的热切欢迎。
杨母最疼大女儿,对这个疼女儿的女婿的态度自然是格外好的。
看到大女婿过来,她满脸笑容,“如松来了,快坐,老大媳妇,快去倒杯水来,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多费钱,家里什么都有,不要带东西来,你跟小稔刚分出来,也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