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1 / 3)

去京城?杨稔不太确定,自家男人寄的信中,只写了小景考中进士,旁的没写,只说暂时不回来,小景还要参加一次朝考。

“暂时还不知,你大哥还有一个朝考,若是考得好就能留在京城,若是不好,就得外放到旁的地方当官,咱们先等消息。”期望小景再顺一次,她隐约知道,留在京城当官是最好的,否则那位族叔当初何必费尽心思留在京城。

陈如松写信时,刚好是朝考前两日,相信很快第二封信就会到了,到时就能知道是什么结果。

至于陈家村得知消息后说要庆贺,杨稔暂时压下,毕竟最后结果如何还不知道,父子俩也还没回,人都不在这,不好办。

六月中旬,杨稔收到了第二封信。

“小景考中庶吉士了!到翰林院学三年,然后就会派到六部当官,也就是说至少好几年是能在京城的,在京城当官好啊。”杨稔高兴极了。

庶吉士虽不如以往吃香,如今进士越来越多,庶吉士的名额也与以往相比多了不少,庶吉士早已没有储相之称,但比直接发配到外地的六七品官好上许多。

她爹当初原本在三十岁之前考中进士,原本意气风发,正是这样,不小心得罪了人,被发配出来,京城无人,一直就游离在外,她常听爹感叹若是当初考中进士后能先留在京城,如今定然不会止步于五品同知。

是以李如娘得知丈夫能留在京城,极为高兴。

康康本就想去一睹京城的繁华,如今大哥会在京城当官,那么自家一定会到京城安家,心里期待不已。

虽心里有些放不下自己的院试,但大哥考中庶吉士,也是极为不易的,知行很为大哥高兴。

一家人都因着这封信又雀跃起来。

收到这封信没多久,父子俩就到家了。

跟儿子说了话,看够了,杨稔就打发他去跟他媳妇私话。

小景带着媳妇回来东厢房,就剩下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单独说话。

陈如松朝媳妇道:“这次小景能考中庶吉士,多亏了大族叔。”

“可是大族叔运作才让小景留在京城的?”刚刚没问儿子,只嘘寒问暖了一番。

陈如松忙摇头,“这个不是,庶吉士是靠本人考的,没考上全是外放,这是改不了的。”

“那?”杨稔不解,为何会说小景考中庶吉士多亏大族叔。

“小景殿试之后,大族叔就连忙搜罗了不少考庶吉士能用到的书籍还有一些见解,小景没日没夜的看和学,大族叔一有空就帮忙解答,小景才能在朝考上吊车尾考上庶吉士。”

“那可真多亏了大族叔。”这样帮扶族人,也真是良心极好的。

“小景入翰林院,安稳后就会教导大族叔两个儿子直至分官,以报答这一次的恩德。”钱财那边是用不着的,只有孩子的仕途才是大族老在乎的。

杨稔很赞同,“应该的,多亏了同知大人和大族叔,小景才能这样早考上进士,何况日后分官,也要族叔出力。”

“至于李家,我跟小景商量了,只能是将小景的一些见解给儿媳他大哥,他亲爹进士出身,又只教儿子,都没将儿子教出举人,如今小景能帮的也有限。”小景即便考中进士,如今也比不上李同知,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是看往后,反正是姻亲,自家能帮忙是绝不会含糊的。

“这次小景回来,是不是明年才入翰林院,可以抽出一些时候教一教,也算尽点心意。”

“是明年才入,但咱们也得早些过去,咱们安排好家里就搬到京城吧,小景至少要在京城待六年,咱们在京城给康康定亲。”要不要搬到京城这事,陈如松考虑过,觉得很应该搬去。

“可知行只能在这边科考。”杨稔也想搬去京城,但二儿子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