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2)

几位弟弟就与陈如松说着话。

杨稔一家人到府城过的这三年,杨家的变化也是明显的。

米糕的营生,杨母都告诉了几个儿子,几个儿子养了兔子,又各自试过卖米糕,不过只有杨二弟媳坚持下去,因为她男人在县城,征得杨稔和陈如松同意后,夫妻俩一块住在县城的房子里,杨二弟媳就每日做米糕卖,杨二弟去饭馆做工。

孩子出钱让二老帮忙带着,不租田地,自己的那一点地也让给二老种,两人在县城干活,起早贪黑,日子虽辛苦了些,但挣得的还不错。

其余几家则专攻养兔子这个技艺,也租地种,兔子多了,镇上卖价低了些,但比当初只能租种田地,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杨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过得好了。

便是小景没中举,对于这个让他们小小的发达了的大姐一家,都会热情不已。

于是夫妻俩被拥簇着 ,听着杨家弟弟弟媳们的好话,脸上的笑就没放下过,好听的话是真的会令人心情愉悦的。

在杨家待到准备夕食的时候,一家人告辞,杨父杨母留饭。

“我们村长让过去吃顿饭,商量商量小景中举的事。”

确实要商量,杨父理解,外孙中举,也是事关陈家一族的大喜事,二老便没强留。

在村长家吃饭,其实就是商量酒席之事,以及小景中举,要注意什么,还有族里的奖励。

晚上的席面办得极好,但几个男人的心思并不在饭菜上。

村长率先说道:“小景这样年轻就中举了,明日只怕就有地主乡绅来送田送地送宅子,手笔还不会小,那些求帮忙的一概不能收,只想交个好的能收,你们还年轻,到时大族老,还请您帮忙把把关,那些该收的还是得收,免得白白错过一笔钱财。”

自这位十六岁成为廪生的族人去了府学,村长就打听中举后的事情,他是坚信这位族人能中举的,那么举人的权利,中举后的一切事宜,他就得多注意,这样,这家对族里的周到的安排满意,自然就会回馈族里。

只是没料到这样快就中举了,否则他定会办得妥妥帖帖,喜报来了第二日就能办酒。

大族老一直严肃的脸上满是笑容,他点头应下,“这是应该的。”

便是不说,他也是要过去看着的,族里好不容易有个出息的,得保护好咯。

“这次的酒席要办得更大,咱们得要些时日准备,就定在五日后,这次如松你得一块操办,否则我们几个只怕忙不过来。”

“好。”陈如松也想给儿子操办酒席。

“这次的礼金不会少,小景明年要进京参考的,好好准备一番,盘缠要带够,需不需要族里派几个力气大的陪着去?”进京赶考,听着就热血沸腾,二族老恨不得自己年轻个二十岁,跟着过去。

“听说进京赶考,每个地方都会有专门的地方供学子歇脚,还会供应饭食,一路也较为安定,我这次回府城再打听打听,看看是否需要族人相陪。”有族人陪着,总比外人好,他们陈家村的族人,种田种地,手劲也不小。

“好,有什么困难就跟族里说。”

另外三人也是这个意思,说完这个,村长接话道:“这次小景中举,族里奖励五十两,不多,但族里这些年,你也知道的,都是靠着田地,富是没有多富,靠着村塾收一点别家的孩子,日后有了小景这个活招牌,族里会越来越好的。”

陈如松摇头,笑道:“五十两还不多,多少才算多。”

“朝廷一年给小景的就有四十五两,待明日,各个地主乡绅送的东西,这五十两真是个小数目。”

村长大儿子在府城族塾,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府城中举的人总是比他们这多,碰上了两次府城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