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只想一心科举,成家之事想等到考中举人再议。”
“可三年之后你未必能考过,再三年之后你就二十有三,若是再不成,再一个三年就二十有六了。”杨稔也不想儿子成亲早了,十六七岁在她眼里是真小,她打算先给儿子定亲,等他满了十八岁再成亲,这个年纪就刚好。
陈如松在一旁点头,乡试比院试更难,儿子院试要两次才过,乡试每个两三次只怕不成。
“我定能考过的,爹娘放心。”小景还是坚持,如今成亲,不过是多了一个分心的人,他只想专心科举,秀才还不够,举人才能有些分量,只要他考中举人,爹娘就都能过好日子了。
儿子不想成亲,作为尊重孩子的爹娘,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也就听进去了。
“就给你两次机会,考两次若是还未中举,那你就得先成亲,只怕到时已不好找了。”二十三虽还未成亲的人,也没几个,旁人只怕以为有什么毛病呢。
小景用力点头,“爹娘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虽然答应了儿子,可夫妻俩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二十三岁再议亲,只是秀才,可不会有多好议了。
“既然是小景自己要求的,咱们就听他的,他如今读的书多,比咱们要聪明,知道怎么做对他是最好的。”第一次当娘,杨稔也有些把不准到底怎么做,既然儿子自己想好了,她就暂且顺着儿子的意思。
陈如松点点头,安慰自己和媳妇,“二十三也还好,没到三十就还好议亲,要是三十多那才难议。”
说完,他觉得安慰到了自己,儿子到底还是秀才,进了府学的廪生,虽年纪稍大,可也不算太大,没订过亲,说亲应当不会太难。
既然答应了,夫妻俩也就暂且放下为儿子相看的心,陈如松照例去载客,杨稔则在家里打理一大家子。
不过夫妻俩不打算给儿子相看,不代表没人看中。
决定暂且搁置给儿子相看一事没多久,就陆续有媒婆上门。
有些是主动问有无看上的,帮忙说和,有些则是受人之托,女方来询问意思。
有好几家是不错的人家,杨稔是真的心动,只是既然答应了儿子,她也不能反悔。
“若是等几年,未必有这样好的女娃。”杨稔稍稍有些焦虑。
“再问问儿子,这次他还是坚定,咱们就对外说这几年都不给儿子定亲。”儿子到底还算小,十六七岁的孩子,陈如松担心他只是一时兴起,觉得定亲成亲麻烦,这才推脱。
于是看重的几家,杨稔过去询问小景的想法。
“娘,她们再好,如今也与我无缘。”小景还是坚决的要成为举人后再定亲成亲。
“那好,日后这些给你说亲的娘都推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三年转瞬即逝。
开春,杨稔就在为儿子今年八月的乡试做准备,到省城要大半月,省城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在路上过大半月,省城也要待上好些日子,回来又要大半月,就有一个多月在路上。
为了儿子的乡试,家里特地再买了头驴,原先的已经年老了,从县城到府城这几日的路程还算好,让它跑大半月到省城歇上一些时日再跑大半月回来,不太受得住。
这头驴要比老驴贵上一两银子,十几年了,价钱高一些是正常的。
车架也换了新的,瞧着比老驴车气派些。
“给你们备二十日的干粮,还有肉干和腊肉,先吃腊肉,肉干能放得久一些,还有酱,也备上一罐,到时混着炒米吃。”杨稔先计划着,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陈如松点头,“回来的干粮你就不用操心了,省城一定有卖的,这么多人过去,回来总是要带食物,会有卖的,便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