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之下的“引导性信息”。
论坛表面上充斥着用户自发的负面情绪宣泄,实则暗藏玄机。
“秦峥,把这个论坛的帖子内容导出,做个高频词汇分析。”林慕头也不抬。
秦峥手指一顿,迅速执行指令。
很快,分析结果呈现在屏幕上,“无力”、“沉默”、“绝望”、“虚伪”、“操控”等词语赫然占据了词频统计的前列,如同刺眼的红色警报,不断强化着负面情绪的基调。
林慕的目光落在几个被置顶或高亮显示的帖子标题上,那些变异的口号格外醒目
“沉默是金,语言是谎言”,“行动胜于雄辩,言语只是粉饰”,“拥抱沉默,才能听见真实的声音”……
这些口号以一种蛊惑人心的姿态,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认同“沉默”的价值,否定语言的力量。
“注意这些‘精选帖’和‘深度好文’。”林慕指着屏幕上的几个高亮帖子,“点进去看看。”
秦峥依言点开,一篇篇精心炮制的心理暗示文案映入眼帘。
那些文章以煽动性的语言和虚构的案例,极力论证“语言的无用”,鼓吹“沉默的必要”,甚至将沉默上升到一种对抗社会、反抗压迫的高度。
“信息茧房……”林慕低声自语,眼神愈发冰冷。
“这个‘回声Chamber’,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心理暗示平台,通过长期、高强度的负面信息轰炸,构建出一个封闭的心理暗示环境,慢慢侵蚀用户的心理防线。”
与此同时,白夜也在同步进行着线下调查。
他奔波于C市的各个医院和社区,走访失语症患者及其家属,试图从现实层面寻找论坛与患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警察同志,我家那口子最近是有点怪,整天闷不吭声的,问他也不说,就摇头。”
一位中年妇女愁眉苦脸地对白夜说,“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话痨一个,现在……唉。”
“我儿子也是,以前放学回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现在问他学校的事儿,就说‘没什么’,要不就干脆不说话。”
一位年轻的母亲担忧地说,“我还以为孩子青春期叛逆呢,现在看来……不会跟那个什么失语症有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