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阿琇眼眶微红,打开房门走了出去。苏衡望着她的背影,半晌没有说话。

午后,谢琅送走苏衡,来到阿琇房中,挥手让竹青退下后说道:“今日一番话极有见地,想必他心中也对你刮目相看了。”阿琇一怔,道:“恐与礼不合。”谢琅道:“这些都是小节,无妨。”阿琇又道:“如此大哥……是同意我们的事儿了?”谢琅叹道:“大哥总是愿你好的,便是有一线希望,也要替你争上一争!”

一时又听管家来报,苏衡令孙伶送来礼物,以谢阿琇献策。谢琅看了看,都是些普通玩物,便令阿琇收下。阿琇上前接过,却见孙伶冲她眨眼,尚未反应便觉手中被他塞入一物。她慌忙握拳掩饰,口中轻声道谢,孙伶告辞离去。

谢琅又与她说了几句,见她心不在焉,未曾多想,也起身走了。阿琇忙将竹青支使了出去,关上门,打开手心一看,是一张叠得小小的笺纸。她轻轻展开,竟是苏衡以无得力谋士为由,邀她一同出征。

阿琇读完书信沉思良久。苏衡所言非虚,他如今备受质疑,身边确实无得力之人。只是随他出征谢琅定不会同意。若要助他,只有偷偷溜出府才行。竹青好说,谢凌却不易打发。

阿琇想了半晌,命竹青将谢凌唤来,关上房门对他一礼后说道:“求凌大哥助我!”

谢凌一惊,忙回礼道:“何出此言?”阿琇将苏衡所求说了一遍,谢凌沉声道:“此事万万不可!”阿琇道:“有何不可?当年我也曾随大哥出征。”谢凌正色道:“当日你年幼,且将军是你兄长,自是无碍。如今你也大了,怎可与外男混迹不清。况主公此战胜负未知,焉知没有危险。”

阿琇急道:“正是有危险我才要随他同去!若他有何不测……我……我岂能独生!”谢凌闻言似颇为震惊,默了会儿才道:“你……当真喜欢主公?”阿琇不答,只看着他道:“当日在皖城,你输我三件事,今日我便要你践约。”谢凌低下头,见她双目似有泪光,心中隐隐一痛,黯然想道:“罢了,何苦让她如此伤心。”当下点头道:“我要与你同去!你需答应我,莫要与主公太过接近,让人看出破绽,平日里便在季蒙帐中。”阿琇哪有不答应的。

他二人密谈,谢琅自然不知。晚间萧婉问谢琅道:“你怎会让妹妹在主公面前妄议政事?”谢琅道:“我本欲拒绝,转念一想,阿琇原就有大才,比一般男子要强上百倍,今日主公也亲眼所见,当知她与普通闺阁女子不同。我便是要他知道,谢家一个女子都有如此见识。若他真能谨记誓约,便可得我谢家鼎力相助。”

二月末,讨虏将军苏衡以为父报仇为由举兵八万,水陆并进攻打江夏。谢琅率兵五万驻守石城,以作后援。苏衡亲为主帅,麾下俱是年轻的世家子弟,或新近提拔的中下级将领。刘通、鲁直等原江东诸将,或留守吴郡,或随谢琅驻扎石城。

阿琇在谢凌的帮助下早已混入季蒙军中,因军中新人较多,阿琇在内虽稍显貌美,却也并不十分突兀,加之平时深居简出,是以众人均未发现她的身份。苏衡不时召季蒙议事,季蒙心知他的用意,自是将阿琇带着,二人见面机会竟比在吴郡之时要多。

阿琇平日仅与谢凌待在季蒙帐中,众人也只当他二人是季蒙亲卫。即便是苏衡召唤,她也将谢凌带着,绝不与苏衡多说一句话。苏衡亲近不得,颇为无奈。

苏氏屯兵鄂县,事先派使与公孙景密谈,公孙景思忖多日,果然如阿琇所料一般按兵不动,苏衡对阿琇越发信服。

三月中,苏衡令破贼校尉林孟为先锋,别部司马季蒙为侧应,自水路进攻吕宗。双方战船在江夏境内鏖战多日,未分胜负。

这日晚间,阿琇已睡下,忽闻主公有请。她揉揉眼坐起身,便听幔帐外谢凌冷冷对那令官说道:“请回禀主公,谢公子已就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