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进餐厅大堂,他就看见了盛宁公司订的地方挺高级,客人不多,何况这人本就是独秀于万人丛里的好模样。

盛宁与两个同性朋友同桌而坐,目光聚焦,微微含笑,一脸专注的聆听姿态。张耀元滞了一下脚步,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打声招呼,倒是盛宁先转头,抬眼,微现惊诧之色。然后他便主动地冲他招了招手。

仿似受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张耀元控制不住地向这个男人走近。

“这么巧。”盛宁支着下巴微笑,用目光指向其中一位脸瘦长、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向张耀元介绍道,“这是粤东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白宪华主任,我们政研室前阵子打算聘请他为技术调查官,为涉侵犯商业秘密的司法实务作些理论研究工作。结果他偶然听我提了一句‘诸葛连弩’,倒反过来一直劝我为它申请专利。”

这话一听,再没有不落座的理由。张耀元对同事说了声“你们先进去,我跟朋友叙叙就来”,便顾自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见张耀元落座,盛宁继续为他引荐同桌的另一个男人,这人较年轻,人也瞧着精干,肱二头肌尤其打眼,像个常健身的。盛宁介绍道:“这位是在省博物馆工作的俞扬老师。俞老师不仅是位精通战史的专家,也是古代兵器迷,我那些战弩的古代文献还有技术图纸,都是他提供的。”

他只称张耀元是自己的朋友。

专利申请听着像是天方夜谭,张耀元将信将疑,问:“诸葛连弩的专利权不该属于诸葛亮么?别人还能申请?”

“当然可以申请。史书上的诸葛连弩本就缺乏物证,”白主任说,“这么精妙的设计,到了现在,也只有机械天才才能复原。”

“天才?”张耀元瞳孔长大,脸色微变,却仍作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抽动一下嘴角,“有这么夸张么?”

“不夸张,一点不夸张!”比起尚有一丝官腔的白主任,这位俞老师明显更健谈,也更热情。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这把连弩绝对是我见过的众多后人的复原品中最贴近史料记载的。我敢说,制作者肯定具备着非常扎实的机械知识和手工技能,还有出众的想象力和工艺审美,光凭这些,就是个不逊于孔明的天才呀!”

两位专家看上去都不认识张耀元,不知道他有个行长妈、厅长爸,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认定这把连弩是杰作,而制作这弩的人是个天才。

这时,盛宁起身为两位专家添酒,又向他们介绍:“我这位朋友就是这把连弩的制作者。”

“哟,原来‘天才’近在眼前啊!”一直打着淡淡官腔的白主任竟做出一副“愧于有眼不识泰山”的样子,立即用双手举起酒杯道,“张老师,那我得敬敬你。”

张耀元一怔。叫他“张公子”的多,张老师?怪新鲜的。

“我是不会喝酒的,”一旁的俞老师也举起了斟满茶水的酒杯,附和道,“但今天必须以茶代酒,一起敬敬这位了不起的张老师!”

盛宁转头看着张耀元。他也举了酒杯,魅人的眼神与杯中晃荡的红酒、还有餐厅里明明暗暗的烛光一同摇曳,他以个打趣的口吻道:“张老师,那就走一个吧。”

这杯酒只是开始。这两位专家一口一个“天才”,一口一声“了不起”,每称“天才”或“了不起”都要举杯向他敬酒,不一会儿,张耀元就被他们合力灌得飘飘然,感到热辣的腹腔从未有过的满足。同事发消息问他什么时候进包间,可他已经完全失去应付那些金融精英的兴趣了。

酒过三巡,他看见盛宁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只小小的亮橘黄色的药瓶,从中倒出一粒白色胶囊,用餐厅免费提供的柠檬水送服。

除他之外,一桌三个男人的目光都挺疑惑,盛宁便主动解释道:“维生素K,能促进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