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3)

句闷子而已,今日来,却是有正事的。你婶子她爹,也就是我那岳丈,是这月十二的寿辰,满五十九岁,正该大办一回。他向来是在城里跟着小儿子过,家里正为在哪儿摆寿宴发愁。我和你婶子合计过,觉着你这稻香园挺好,就来问问十二那天这里得不得空。”

花小麦怔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他这是专门照顾生意来了,眨了眨眼:“乔大叔,你都照应我好多次了,我……”

“什么照应?我肯让你挣钱,也得你自个儿有本事才行啊!”乔雄大大咧咧一摆手,“你莫要忘了,头一回我让你帮忙做那桌团年饭,就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我瞧你那鱼塘边上有一排木头房子,看着很有意思,把席面摆在那里就挺不错,只不知当天你这边儿合不合适。”

意思是……她那空了大半个月的园子,终于要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生意了?

“没问题的。”她赶紧应道,“那排木头房子,每一间能摆两桌,二十多个人坐在里面还是很阔绰的……乔大叔,你岳丈这寿宴,预备请多少人?”

“你婶子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在城里,粗略算算,大概得要四、五桌。”乔雄就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又笑了两声,“这回可真是下血本哪,老头子身子硬朗,家里人也想借着这寿宴,让他好好高兴高兴。”

“价钱方面不用担心。”花小麦也笑着道,“乔大叔你常常照应我们,我虽不能夸下海口,说替你办这席面不要钱,但我至少能给你个好折扣。回头你那些亲戚们若是觉得满意,还要请他们在城里多帮着宣传宣传才是。”

乔雄连连点头道“这个自然”,低头想一回,又道:“不过这只是我跟你婶子的主意,尚未曾与她弟弟商议,今日也只是来问问。总之,你这里能安排下就行,我明儿便进城一趟,若是说定了,下晌就过来告诉你,啊?”

“好。”花小麦笑着应了,叫过庆有来,让他领着乔雄去那鱼塘边的木头房子里瞧瞧情形,待得他二人出了门,便转过头来,对春喜和腊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这笔买卖若是能成,咱们那园子,可算是真正派上用场了。”她笑眯眯地道。

第二百七十五话 寿宴

火刀村乃至整个芙泽县一带,老人们做寿,讲究的是“庆九不庆十”的风俗,若要追究其原因,大抵是由于“九”与“久”同音,意味着长久,而“十”却是“十全为满,满则招损”。

花小麦在初初来到火刀村时,严格说来,并不能算作是个真正的厨子,至多也不过是实习生罢了。对那时的她来说,置办一桌宴席,是最了不得的大事,务必要卯足十二分力气和精神来张罗打理。

然而,在这一行厮混得久了,她也逐渐摸着些门道。

事实上,开一间食肆,最难应付的,向来是那些嘴刁舌灵的正经饕客。这起人见多识广,每一道菜摆在他们面前,都能立刻说出个门道,哪怕只是一味调料用得不好,也会轻易被他们所察觉,少不得被唠叨两句,倘若运气不好,遇上那脾气格外暴躁的,保不齐还要被声色俱厉地训斥一通。

与此相反,于一间酒楼饭馆而言,最好置办的,却恰恰是各类筵席。

但凡摆宴者,即便素日孤寒吝啬,每每到了这时,也不得不多花费些钱钞,如此一来,对于食材的选择就很宽泛,厨子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发挥。

而更重要的是,一桌宴席,无论名目为何,人们总盼着能有个喜庆的好意头。一道普普通通的菜,在食材和烹制手法上稍作改动,再取个好听吉祥的名儿,便很轻易就能讨人欢喜。

譬如那红烧或清蒸的狮子头,摆盘精致些。捧上寿宴桌,就成了“一品元宝”,至于那“白玉藏珍”,则是用炸过的冬瓜。配上切成丁的鸡肉和烧鸭肉,再加些鲜菇、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