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想让谢暎担心,他更不愿意引她愁绪,所以两个人都表现得和平时一般无二。
蒋娇娇在心里告诉自己:他只是去当值而已,只不过这次去的时间久些。
她又对自己说,官家没事,他肯定就不会有事。
她盼着北丹人被打退的那日,丈夫和兄长都能好好地回到照金巷,回到她们的身边。
临出房门的时候,谢暎回过身来,吻了一下蒋娇娇的额头。
“会好起来的。”他说。
她点点头,问道:“东西都带上了吧?平安符要放好。”
谢暎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又温笑道:“你们就是我的平安符。”
蒋娇娇红着眼眶笑了笑。
夫妻两人打开门,手牵着手走了出去。
此时谢夫子也已经裹着袄子,站在外头等着了。
谢暎向着他恭敬一礼:“翁翁,我走了。”
谢夫子眨了眨眼睛,忍着泪,若无其事地点头:“去吧,早点回来。”
谢暎笑笑应是。
蒋娇娇一直把他送到了家门口,刚想跟着继续往外头走,却被谢暎回身拦住了。
“回去吧,”他说,“天冷,你再多睡会儿。”
蒋娇娇也没说什么,乖乖地放开了手,可随即又轻轻地扯住了他的袖角,然后越拽越紧,好像有千般不舍。
谢暎见状,直接倾身抱住了她。
“娇娇,”他在她耳畔说道,“别忘了我给你的箧笥。”
蒋娇娇死死咬住牙关,用力地点头。
谢暎又紧紧地抱了她一下,然后便拉开她的手,转身跨上马,随即一头扎入了尚未褪去的沉沉夜色。
……
熙宁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大盛皇帝率军御驾亲征,诏太子监国。
就在谢暎离开家的当天,也就是值全城百姓都在谈论着大军出征的浩荡,还有对日后局势的猜测时,照金巷里又静悄悄地丢了两个人。
曾招儿和姚二郎不见了。
??转机
熙宁二十六年, 正月十四。
汴京又下起了雪。
姚之如窝在炕上做着绢花,手指灵活翻飞,没多久就做出来了两枚雪柳玉梅。她端详了一番, 觉得尚可,于是又把手伸进被子里暖了暖,过得半晌, 复为之。
玲儿飞快地跑进了屋里,关上门, 抹掉头上的细雪,抱着怀里的汤婆子走过来就往姚之如的被子里塞:“姑娘先歇会儿吧,今天下雪估计来山上的人就更少了, 就是拿去城里头的那些恐怕也卖不了多少。”
姚之如笑了笑,说道:“雪柳玉梅也就是元宵节戴来玩玩,不管能卖多少,咱们既是静居庵的人,就要尽力你也上来坐吧,一起暖暖脚。”
玲儿就呵呵笑道:“我灶上还给你熬着姜茶呢, 待会再来。”
那姜茶的方子是许悠给的, 说是让冬日里随便喝喝, 对驱寒有好处。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见从屋外传来了个熟悉的声音在喊“照因师父”, 姚之如一顿,旋即喜道:“是荷心!”
玲儿也已经听出来了,于是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打开了门。
果然是蒋娇娇来了。
姚之如已经忙忙穿了鞋子, 下炕来迎她。
“我来给你们送点木炭。”蒋娇娇笑着说, “顺便换些绢花回去。”
玲儿立刻应了谢, 赞捧道:“蒋大娘子这真真是雪中送炭!”又积极道, “我这就先去燃些来,你们也好暖着说话。”
蒋娇娇就差了荷心去帮手。
姚之如拉了好友回炕上去坐:“先用汤婆子暖暖手脚。”她一边帮蒋娇娇掖被子,一边柔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