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鱼被阿公手把手地教着写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神童的名声,没啦。

李氏见了心里也犯嘀咕,她不是没见过字,街上到处都有写了字的招牌,虽然大多数也龙飞凤舞的,但比着鱼姐儿的她还是觉得自己女儿写得太丑!

如今那关东煮和蜜汁串在春河上卖得红火,不过三五日就赚了一笔。生意一好日日都要用船,王大郎隔得一二日便要去贩菜,黎氏哪肯银子这样白溜走,就是李氏也觉得可惜。

是以如今家里的事她已经放了一半给梅姐儿管,预备着翻了年和黎氏一起租一艘大点儿的船用,免得王大郎进菜不方便不说,但凡做多点儿船上简直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手上捏着钱,胆子也大了起来,李氏往日再不敢走近书铺,她们这样的人天生见了读书人就自觉底了一头,如今鱼姐儿开始学字,李氏也生了些勇气面对这些人,你家有念书的,我家也有不是?于是难得竟站在门口问了一回字帖,知道便宜的二十几文就能买到就动了心。

张知鱼是不是天生的聪明她不能确认,但念了书的人一定会聪明这个李氏还是知道的,以往是不能,被女儿说得多了,她也觉得似乎不是不能,如今鱼姐儿学了,往后夏姐儿自然也可以。

一本字帖全家女孩儿都能用,这样算下来便不算贵了。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定的九点回头一看总是没发出来,这几天都没蹭上玄学。另外虽然没人催过,但这几章男主就要出来啦~

第20章 、主妇的智慧

书铺的伙计见李氏抓着字帖的价格问个不停,身上穿的不过是洗得发白的细棉布,戴的也只是一只银簪,转身就去了内室抱出一摞东西来,对着李氏努努嘴:“喏,这些都是二十五文一本的,店里最便宜的都在这儿了。”

李氏做久了买卖,见过不少看人下菜碟儿的恶客,对这点子看不起还不当回事,只俯身挑拣起来。

这堆字帖明显比别的更破旧,李氏不过翻了两本手上就积了一层薄灰。但也只是有些旧而已,还不到不能用的地步,如此就没撂开手,反认真起来。

李氏素来是个精细人,即使是一文钱的豆腐也要挑最饱满新鲜的一方,她不会看这些字帖哪个更好,但却自有一套方法。

快速翻过一遍后,她先将看起来保存得有八成新的挑出,再从这一堆里删去字迹明显与别人不同的,最后剩下来的不过也就五六本。这几本既没有涂抹的痕迹,纸张也不会太脆,随意一本都可拿回家了。

得了新字帖,几个小孩都很高兴,捧着看个不停。张阿公得闲教了张知鱼,日间她就教几个姊妹,夏姐儿只当跟描花样子似的好玩儿,还掏出她娘给的三个钱让张大郎买了鸡毛笔回来。

即使这样张知鱼真正的手下也不过是她妹妹和水姐儿而已。月姐儿和梅姐儿每日得学着上灶缝补,在这上边花的功夫便不怎么多,只不过偶尔来看看她们在干嘛罢了。

张知鱼仗着自己有基础学得很快,起初她还怕张阿公发现异样,装了几回蠢小孩。几次下来就发现无论自个儿聪明或者愚笨,自家阿公那脸色都不带变一下的,对比鱼姐儿只能打心眼里感叹张氏阿公真乃张家最大的老姜也。

做先生的这样波澜不惊,如此张知鱼就放心地如同一块海绵精般敞开了吸收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

不过三五天,小小的一本字帖,她就已经“认得”一半了,虽然字丑了点儿,但张阿公还是很高兴,觉得鱼姐儿起码不是个笨学生,早把先前那点遗憾忘了个一干二净,一个劲儿地给张知鱼进行填鸭教育。

张阿公这辈子自己就当过一回学生,还被老胡大夫说以后恐怕要去杀猪,这也是是他生平第一次当先生,所以看着鱼姐儿几乎可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