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主演还是龙套,都只是核心故事的配件罢了。主角承载的重,配角承载的轻些,但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做演员的,要如尽忠职守的引渡人一样。任他凄风苦雨,也要将观众们引入故事情节的长河,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刘丹老师的许多经典语录都被薄林认真地用荧光笔做了记号,再在边上注上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细致又认真。
陈树又抽了几本,上面也同这本一样工工整整地做好了笔记,像个认真备考的高中生似的,想必这一整排书架上的书都被薄林仔细地翻阅注释后,才安放在这的。
薄林对待工作的态度一向是最严谨端正的。
陈树将抽出来的书小心地放回原位,忽然想起了网上某些关于薄林的评论。
“能19岁就出演王导的作品,果然还是因为那张脸吧。”
“演戏生涯能这么顺风顺水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大概他真是‘得天独厚’的天才吧。”
就连王穹导演本人,都夸薄林“天生是演戏的料。”
陈树望了望那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专业书,有些的边角甚至因为翻阅太多次而烂皱了。
没有谁的演技是天生的。
他有些难过地想。
就算是天赋异禀的薄林。
“最年轻的影帝”的桂冠到底有多重呢。
常人一般无法想象,就连站在书架底下仰望着的陈树也只得窥一角。
为了真正担的起“影帝”这个名字,为了摆脱“得天独厚”这个标签,薄林到底做出了多少努力。
心情变得有些郁涩,陈树慢慢地走到了第二个书架前。
上面放的大部分都是英外文书籍,陈树托着眼镜,隐约能认出“psychology”的字眼,想必是一些心理学的相关书籍。
陈树对心理学不是很感兴趣,所以稍微停驻了一会便离开了。
他来到了最后一个书架。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透过落地窗的阳光正好明晃晃地印在第三个书架上,细小的尘埃在光下四处飘舞着,像一个个发着光的小精灵,烂漫又纯洁。
架上的书籍被太阳染上了温热的颜色。
等看清了架上放的是什么书后,陈树怔在了原地。
“独木老师,您的作品里有许多科幻元素和大量的物理概念,并且老师您运用它们的手法也十分娴熟,请问您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呢?”
“我高中的时候喜欢看科幻类的杂志,之前还特别迷恋《妄想时代》,上面每周能会刊登新的幻想类小说,既有蒸汽朋克又有赛博朋克,满足了青少年对于广大世界的好奇心。咳咳,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停刊了。我当年非常痴迷这些,每一期我都收藏着放在床底的箱子里。”
“哈哈哈,没想到采访老师时还顺便卖了个安利。那么您家里现在还留着这些杂志吗?”
“不,后来有一天我妈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了,我被狠狠骂了一顿,这些杂志也全被她拿去当废纸卖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
最后一个书架上,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放着《妄想时代》的所有刊物。
真不知薄林是从哪里收集这些早就停刊的杂志的。
从初刊01一直到完结刊265,承载着陈树三年青春的那整整265本杂志,正静静地躺在架上,等待着它们真正的主人。
一个小小的便利贴粘在顶部隔板上,陈树踮起脚将它拿了下来。
上面写着一句话:
“最荒唐的妄想即是最伟大的幻想。”
是《妄想时代》的初刊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