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来明治山只是学法,从来也都是在「凉君渡」直接落云,再去藏竹碑处学法,竟是从没认真的逛过明治山。
现在仔细一逛,也看见了几处亭庐,非是只是藏竹碑那一处,想来也都是些先人长辈的道场,程心瞻自然不会鸠占鹊巢,看见了也只是远远避开。
明治山遍地青竹,又有长枝、高头、毛竹、水泪、湘妃、凤尾、龟甲、龙鳞等等许多种,最后,他相中了向阳坡上的一片水泪竹林,水泪竹绿意盎然,苍翠欲滴。
这片竹林灵气浓郁,而且边上就是悬崖,日后停云也方便。
另外水泪水泪,他即将修行水雷,也算讨个口彩了。
水泪竹喜水,林中应当有水脉才是。他走深了一看,果然发现一个小潭,水呈幽绿色,深不见底。不过这是在高山上,里面却是没有鱼,待日后空了倒是可以养一些。
而最让他意外的是这小潭不远处的山壁上还有一个石洞,洞口并不大,只能容两人并排进入。
起初他还以为是哪位先人长辈的洞府,待他试探走近一瞧,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是个天然的洞穴。
走进一看,这洞上大下小,呈一个酒漏形状,底下横竖都有三四丈宽,往顶上去则极高,怕不下五六丈,应该是到顶了,与外部石崖只隔了一层皮。
洞内空旷干净,除了灰土碎石别无他物。
只是这洞内颇为昏暗,没有天井令他不喜。
再三探寻确定不是他人遗留后,他直接从肉身窍穴里唤出「桃都」,在山洞的侧顶上开了三个大洞,使天光照进来,如此便好了许多。
而掉落下来的碎石被他聚拢削切,形成了一个石床,再施展了几个辟尘、流风、聚水的小法术,洞内顿时便清爽了许多。
他将肉身穿好衣物,放上了石床,又以刚学会的障眼法进行遮掩。
现在,此处就是他的洞府了。
待日后,在附近种些灵草奇木,养些鱼鸟,再布下一些聚灵、示警、护佑之类的阵法,那便称得上一个初级的道场了。
他心中期盼着,策划着,来到洞口处,想了想,又以「桃都」在洞口石壁刻下三字,曰:
无忧洞。
随后他低头望了望自己的躯体,又回首望了望一动不动的肉身,再展目望望这无边无际的竹海,忽然放声吟唱,
“竹魂竹魄竹精神,飞落潇湘淇水濒。千竿万竿竞青翠,吹风饮露千来春。”
1.本章最后诗句与程云气名字出处的诗同出一人,均为南方内丹道宗师白玉蟾所作。
2.月初求月票,书才能被更多人看见,感谢大家。
第68章 千里归来寻故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如今雨水已过,春雷阵阵,万物焕发生机,不知已成为一方煞穴的烂桃山是否还有桃花盛开呢?
程心瞻睁开双眼,历经半月,他已经彻底熟悉了这一具躯体。
如今地下的蛰虫被春雷惊醒而奔走,他居无忧洞内半月,也应该出门了。
他还是左配秋水、右配印章的装束,只是这身装束却让他想起了在外行走的时候,又想起来还有一只白狗儿留在苗疆坊市,心想着应当还要再回去一趟,把白狗儿接过来,不过这次就不用千里游历了,加上「龙车」疾行,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说来也巧,就在程心瞻准备出门时,一道令箭突然飞到他的跟前,令箭里传出温素空的声音:
“若无事来我处一趟。”
程心瞻领召,往藏竹碑方向走去。
待他走近竹亭,便看见地上大大小小的木箱放了许多,只是粗略一扫,怕是有三五十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