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谋了个替教之差事,待亲儿子便也不过如此了。
唯有一点,便是太过严苛,训人也训得跟亲儿子似的,让曾追一见他就发怵。可正因有其严格教导,曾追学问一日千里,性子也被磨得越发坚韧。
而曾追的到来,也给家风严正得近乎苛刻的杜家,带来一丝鲜活跳脱之气。
成为杜回门生后,曾追也并未忘记当日为他挺身而出的林夫子、楼敬、胥姜等人,得了好东西从不落下,需要他帮忙也从不推辞。
一来二去,他不仅有了老师、长辈,还有了朋友、兄弟……和心上人。
曾追时常在想,自己怎就对那么个做饭难吃,还凶巴巴地小锄头动心思了呢?且她还是自己最为敬重之人,林噙年的掌上明珠。
他有时都不由得佩服自己,生了一副狗胆。
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或许是欣赏其外柔内刚之心性,又或许是自己从她身上,看到了与母亲与阿姐相似之坚韧……总之,当他发觉自己心思之后,眼睛已经从她身上挪不开了。
二月春闱,胡煦高中。
曾追羡慕之余,不禁畅想将来,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然后……洞房花烛。
他下定决心,跟着杜回潜心钻习,要将其一一实现。
可谁知风云突变,杜回被诬泄题作弊,冤屈下狱,杜家所有人也被禁足于府。
大兄得知消息后,怕他被牵连,偷偷放他出府。
眼看着杜回身陷险境,却无能为力,眼见其清誉被毁,却无法挽回,直至此时,曾追才明白自己这个蜀中第一,多么渺小与卑微。
可哪怕卑微,他却不能毫无作为,任由老师被人肆意污蔑,所以他登上了泰康酒楼,以一篇檄文,痛斥诬告老师之罪魁祸首赵秀。
好在他并非孤军奋战,朝中有楼云春、胡煦和众清流大臣们周旋,他身后有胥姜、还有国子监之生徒,寒门之学子等呼应,皆为在杜回振声鸣不平。
再加上清者自清,并无实证,杜回保住了性命和官身,可却被革职,贬谪去了偏远蛮地。
师生父子因此不得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