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1 / 2)

也不知这鱼还能不能活到杜回巡视归来。

胥姜上前对方才交谈的守卫询问可否将两条鱼养在府中,守卫也有些为难,单伯见状,上前出示路引表明身份,守卫才答应下来,叫来人将两条鱼抬进府衙。

胥姜又问了杜回去巡视的乡县,记下过后,打算明日去各乡县转转。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与其待在驿馆消磨时日,还不如出去走走,说不定还能碰上他,也让众人见识见识这蛮地秋社之风俗,好生放松热闹一番。

打定主意,胥姜辞别守卫,带着一行人离开府衙前往驿馆。

驿馆临江,离巴子梁不远,可惜此时江水上涨,已将石梁淹没,无法游览。

众人索性早些安置了,养足精神,明日出门采采秋风。

夜晚,胥姜枕着涛声入眠,做了一个美梦。

梦中,有人乘舟踏月而来,说要接她回家。

第237章 二百三十七斩·再见杜回

八月秋社家家忙,社糕社酒出农房。

迎神进俎同跪拜,佑我谷仓年年涨。

秋社通常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因与中秋相临,又被称作中秋节。

春社庆耕,秋社庆收,二者皆是农人祈求农耕丰收之重要节气,亦是举国上下之大节。

在秋社这日,有妇人归家娘家,妇人不得动针线,农人辍耕一日等习俗。家家户户需得备社糕、社酒、社饭等招待亲友与亲友共贺。

各县府、乡里,由当地长官领各宗族百姓,设三禽、五谷、六畜,开坛祭祀土地神,以答谢一年布施,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谷堆满仓。

涪州城内新米飘香,家家户户都在蒸社饭,驿馆伙房也蒸了,用以款待旅客。

社饭家家都做,做法大同小异,却是各家有各家的口味,各家都觉自家做得最好。

驿馆的社饭是采田边青蒿,焯水挤去苦涩后慢火焙干,加咸肉、豆干、荠菜,与今年新收的白米一起焖制而成。

风味咸香鲜美,两碗下肚,腹中殷殷实实,便是劳作整日也不觉饥饿。

最好吃的要数锅巴,胥姜守着灶,好不容易得了一块,在厨娘的笑声中,‘咔嚓咔嚓’啃得有滋有味。

吃完锅巴,又回房同柳眉一起吃了一碗饭,两块社糕。

这两日跟着胥姜去乡里东奔西走,柳眉饭量也渐涨,见她吃得香,竟也跟着吃了两碗,最后将自己撑得直在屋子里打转。

“今日咱们又去哪儿?”

“今日不去乡里,咱们去北山书院。”方才单伯去府衙打听回来,说秋社书院要举行谢师礼,杜回巡县回来会直接过去,所以他们今日去书院,一定能见到他。

柳眉问道:“书院在哪里?”

胥姜收拾了碗碟,又喝了盏清口茶,带着她来到驿馆的楼阁之上,指着江水对岸最高处说道:“就是那儿。”

柳眉看着脚下滚滚江水,腿肚子打颤,“咱们怎么过去?”

“坐渡船,然后爬上去。”所以柳眉多添那碗饭,胥姜才未阻止。

爬山可要费不少力气。

“我可以不去吗?”

“可以,只要你不怕闷,可以在驿馆等我们回来。”

想着入住驿馆头一天,胥姜带着众人下乡,她嫌劳累没去,结果在驿馆闲出了愁,加之人生地不熟,不敢随意外出,闷得她饭都没吃两口。

等胥姜、单伯等人傍晚归来,见他们一个个神清气爽,谈笑不绝,心头颇不是滋味,待第二日便说什么也不待在驿馆了。

只是出去走倒是新鲜,就是回来后腰酸背痛,眼下看着这水、这山,还未渡未爬,她便已觉劳累。

可想着秋社四处热闹,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