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1 / 2)

汪掌柜的女儿,乳名麦麦。

麦麦似懂非懂,“似。”(是)

胥姜看着母女二人,心头软塌塌的,随后将香囊佩在了腰间。

汪掌柜扶妻儿们上车,自己坐在最前头,牵绳引缰,然后一扬鞭,冲女儿喊道:“麦麦,坐稳啦,咱们去看龙舟咯。”

麦麦沉迷玩香囊没应声,反倒是小汪在车斗里振臂高呼,“走咯!看龙舟去咯!”

牛车在前,驴马压后,一行人欢欢喜喜地朝龙首乡而去。

端午,渭河上下游皆会筹办龙舟竞渡,沿河各乡皆抬两只龙舟入水,分上下游竞技,夺得前五者,于龙首乡决胜。

胜出者,得朝廷赐百金。

昨日渭河上下游已各竟出前五,今日十艘龙舟于龙首乡决胜。

因今年渭河发大水,在举办龙舟竞渡同时,各乡社于渭河边举行祭祀,一为凭吊屈子,二为平息河神之怒,是以今年观赛之人比往年更多。

汪掌柜昨日已去看路,说是发现一个好地儿。地势高,人又少,还能将龙舟竞渡全程尽收眼底,就是要绕路,所以得早些启程。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出城,最后在汪掌柜的领路下,自车马辐辏的官道上脱离,行进一条僻静的乡路。

人声渐消,车马尘远,沥去嘈杂,众人神色都松快不少。

远眺而出,只见芳树夹道,剑禾青青,青岫对坐,彩云浮空。

好一幅悠悠夏景。

胥姜勒紧缰绳,生怕蠢驴往禾田里跑。

汪掌柜指着禾田尽头的一处山丘,对众人喊道:“就在那儿。”

众人遂往禾田尽头去。

临近山丘,渐闻风水之声,再近,地势陡然拔高。

往下看去,坡壁被农人辟为桑林,此时正值仲夏,绿荫如瀑,漫入渭河,晕出半河瑟瑟。

楼云春指着桑林旁的一处村舍对胥姜说道:“此地为蚕村,村民多养蚕,所以多种桑树。”

胥姜望向村舍,见一群村民们正抬着一头羊,鸣锣结伴地往渭河边去。

这是要去祭河神。

两人停在原地看了一会儿,被汪掌柜一声呼唤惊得回神,忙跟了上去。

汪掌柜将牛车停在一处草坝上,扶着妻儿下车,胥姜与楼云春也落地,找了一株柏树拴驴和马。

一群人继续往上走,来到一块巨岩前,巨岩平实光滑,沿着乡民们凿出那脚掌大小的石梯可上。

登岩而上,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景致豁然开朗。

临渊而瞰,天光映水,流带东西,龙舟顺势而下。

“看,龙舟来了!”汪家小儿指着龙舟大叫,头上却挨了汪掌柜不轻不重的一巴掌。

“仔细栽下去喂龙王。”说着便将他往里头拽了几步。

秦氏抱着女儿站在里侧眺望,麦麦晃了晃手中的香囊,铃声乘风而去,与祭祀的锣响呼应。

蚕村的村民们便将准备好的祭品沉入江中,献祭之后,村民们便纷纷跪在地上,朝河神唱祭辞。

汪掌柜带了簟子、蒲团,铺在自巨岩石缝中长出来的松树下,此处遮阴,正好可供人歇息。

胥姜目光追寻着龙舟,汇聚到龙首乡,那里爆发出阵阵欢呼,随即赞道:“兄长可真会找地方。”

“那是。不过多亏有乡民指引,不然我也找不到这好地儿?”

汪掌柜请自家娘子坐下,又同儿子一起将一应吃食摆好后,又拿出一包雄黄粉撒在四周,为妻儿驱虫避蚊。

撒完后,对站在岩边的两人招呼道:“离竞渡开始还有一阵,过来歇息一会儿。”

“就来。”胥姜应了一声,从楼云春手上接过干粮,上前铺摆开来。她带了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