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1 / 2)

“请罪书?拿来朕瞧瞧。”圣人朝内侍招手催促,内侍疾步上前,将奏折与请罪书呈给圣人。

奏折上是林噙年表呈陆稹与拐子一案的关联,行文简明扼要,一眼扫尽,便将来龙去脉了解个透彻。

再看请罪书 ,字迹尚稚嫩,却已成章法,且结构、笔锋,显然带有内殿里挂的那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仿迹。

再读内容,圣人却是一愣。

他读完后,久久不语,随后在朝臣中点了一人,命令道:“洛尚书,你来将这封请罪书读给众卿听听。”

“臣遵旨。”户部尚书有些莫明,却仍上前接过请罪书宣读了起来:

“拜圣人敬安:小儿陆稹,时年九岁,向圣人告罪。

黄河大水,父母尽殁,宗祠尽毁,乡里尽失,稹独自偷生,其为不孝之罪一也。

轻信拐子,被其蒙骗,见其拐带良民,污杀人命,曝尸于野,稹未能解救,其为不仁之罪二也。

稹随拐子入京,寻机逃生,惊扰官府,令人不安,其不敬上官之罪三也。

稹为求公道,以告亡灵,累及上官,重判拐子,令上官获罪,其为不义之罪四也……”

户部尚书读不下去了。

圣人问道:“怎么不继续了?读啊。”

户部尚书继续读道:“综上所言,上官无罪,罪在小儿,还请圣人责罚,陆稹……泣拜。”

“上官无罪,罪在小儿。”圣人眼底含冰,对众臣道:“众卿对此有何见解?”

众臣寂寂无言。

半晌后,刘延年愤道:“何罪之有?”

刑部尚书附和道:“上官和小儿若有罪,那拐子呢?拐子难不成还有功?此事若传扬出去,岂非助长拐子气焰?重伤民心?”

刑部近来被攻讦的官员也不少,刑部尚书心头也憋着一股气。

那王尚书见势不对,说道:“拐子自是该死,可律例亦不可不尊。”

随后又对林噙年道:“且此告罪书不似出自九岁小儿之手,怕是有些人为替人脱罪,教唆他写的吧。”

林噙年锐眼一刮,“王尚书的意思是下官欺君?”随即讥讽道:“倒不必如此以己度人。”

王尚书双目眦火,“林司业这般含沙射影?难不成做贼心虚?”

“王尚书锱铢必较,是真为维护大盛律例,还是借机铲除异己?”

林噙年神色一厉,“身为吏部尚书,却借考核之机,肆意攀咬朝臣,挑动党派之争,王尚书究竟是何居心?”

御史大夫驳斥道:“林司业慎言!无凭无据攀污朝臣,本官可奏你个污蔑之罪!”

林噙年反唇相讥,“御史台所奏污蔑之言还少?我看大人不如先管好自己人的嘴。”

无论多少粉饰,在林噙年面前,皆是幻花空月,他最擅长一阵见血,直戳要害。

两人面红耳赤,正欲反驳。

林噙年却不再给他们机会,他朝圣人奏请道:“启奏陛下,臣认为拐子一案已无翻案再审之余地。请陛下解其相关官员之禁锢,免其莫须有之罪责,去邪归正,告慰被拐子坑骗之百姓,威慑心怀不轨之余孽!”

袁祖之附和道:“林司业所言有理!臣附议。”

楼敬也跟道:“臣也附议。”

“臣反对。”王尚书冷道:“律法纲纪决不可违!”

洛尚书也奏道:“陛下,陆稹之情可悯,可朝廷之律章不可废,此二者并不相违。”

圣人冷眼看着眼前这些满口讲求遵纪守法的朝臣,想到他们私底下不知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便觉得荒唐。

“都不用再吵了!”刑部尚书再看不过眼,撸袖子跪奏道:“启奏陛下,臣有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