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2 / 2)

,“就看胥掌柜舍不舍得。”

曾追茫然道:“舍得什么?”

杜回替其解惑道:“舍名、舍利、舍书。”

曾追更糊涂了,“老师,您这又是在打什么哑谜?”

杜回面无表情地扫他一眼,教了这么久,怎还这般迟钝?

对上他嫌弃的神情,曾追隐隐觉得脑门疼,赶紧站远些。

李统学倒是明白过来了,“胥掌柜可是想官刻?”

闻言,曾追这才恍然大悟。

“此书能不能官刻,要不要官刻,还请几位先生给儿出个主意。”胥姜看向杜回。

杜回道:“此书若要官刻,需得经由国子监初审,再上报礼部复审,通过礼部审验后,呈报尚书令,得到其允准批复后,国子监才能刊印。其间章程繁琐,光是层层审验、上报,便要耗费不少时日。若只是监印,便只需由国子监自行审验,然后上报礼部,由礼部批复即可。”

楼敬接道:“官刻虽把控严,耗时久,可一旦通过,此书不仅能成为国子监之教材。并会发放至各州郡、乡里之公塾和书院,无论对书还是令师的名声而言,其影响与意义非监刻可比。”

曾追快人快语,“既然如此,那肯定选官刻。”

袁祖之摇头道:“若是选官刻,那此书便不再属于胥掌柜,无论原稿、雕版,皆要上交朝廷。不仅如此,若无朝廷准许,不可私自刊印,更不可以其谋利,违者重罚。”

曾追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个律例,只怪他家没落太久,几代下来,家中典籍早已典卖了个干净,并再未出过家刻,所以才将此事给忘了。

“那还是监刻更好。”

当世名家大族,若出贤能,其所著典籍、所立学说,皆是由自己家族掌握,以此来提升家族名望地位。便是寻常家族,出这么一人、一书,不仅可以提升其名望地位,还能以其赚取家当、家财,过上富裕日子,并庇荫子孙。

只有家族强盛兴旺,子孙才不会受人欺负。曾追不禁想,若此书出自他家,何愁不能光复家族?又岂会甘愿交给朝廷。

更莫说胥姜从商,在商言利,若胥姜选择监刻此书,由自己书肆刊印,此书扬名也是迟早的事,届时胥姜这书肆所获得的名声、地位、钱财,不可估量。不仅如此,若她日后成家生子,这些便是其后人的依仗。

何况这还是胥姜师父的遗物,以其对胥渊的感情,如何割舍?

曾追深叹,他此时才明白老师所说的舍名、舍利、舍书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