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躺,长舒了一口气。心想:小是小了点,但总归是个实实在在的落脚处。

她再不用像只瓜牛一般,拖着这满屋笨重的书典风餐露宿,再不用担忧半道被人劫掠,更不用怕族里那些人的围追堵截。

这方隐蔽微小的书肆,从此就是她在这京都的安身立命之所。她已不是那漂泊无依的浮萍,而是生了根的树木,任凭来去,自有一瓦遮雨。

思及此,她不由得笑出了声。

等她躺够了,起身走到门外,又去看了另外几间屋子。

相邻的卧房改成了刻屋,用以刻雕版与刷印书册,两间杂屋一间改成了伙房,一间则造成了净所。

伙房没有砌大灶,靠窗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炉子,一块案板,一口水缸,还有几只陶锅子。

角落里还堆着些木头的边角料和几箩刨花,应该是木匠刨木留下的,用来生火倒是极好的材料。

净所紧挨着伙房,以通热水沐浴更衣,十分便利,地下挖有暗沟,与后墙外相连,一并腌臜污浊皆可随流排出。

她自净房出来,走到后墙下,此处搭着草棚,用来养她的驴,三头住不了,一头还是够的。

她摇了摇草棚的支柱,发觉十分稳固,仔细一看,那木榫被紧过了,棚上也加铺了厚实的莎草,如此便不怕驴跑,也不怕它淋雨受冻。

这一通看下来,她觉得许三这人着实不错,办事牢靠不说,又周到妥帖,为人还实诚,不是个爱耍花招、好偷工减料占小便宜的。

这店铺修葺事宜幸得与他包圆了,要是光靠她自个,累死累活不说,活儿还干不好,且不知要耽搁多少时日。

果真是术业有专攻,有些银子还是得让别人赚。

正想着呢,外头便传来许三的叫喊声,“东家,东家?您可在里头?”

“在,就来。”她赶忙从后院出去。

站在堂内唤她的正是方才在店外上牌匾的脚力,也就是许三。

见她出来,他笑呵呵的道:“东家,师傅们的手艺您瞧着可还合意?”

胥姜忙点头,“合意、合意,难为你和师傅们日夜不休,替我紧着工期,待会我便将工钱与你一并结清。”

许三摆摆手,忙道:“不妨事不妨事,俺们信得过您,俺是想您再验一验,瞧瞧还有哪些需要添补的,好一并做齐整。这快到年底了,过后再要找匠人添置什么可就难了,有什么缺的少的,现时一并置了最好。”

“还是三哥你想得周到。”胥姜依言,又里里外外照着走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