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验一验又何妨?若是真的人家买个放心,毕竟这么多银子,本该验清楚才是。”
周善才一见曾追,眉毛倒竖,恨不得抽他两嘴巴。又是这个杀才!自己是挖了他家祖坟了?非得跟自己过不去,出来多嘴多舌!
县令见百姓都在为这些买主说话,也有些犹豫。
此时,一道声音从天外传来,“洛大人,有百姓当众鸣冤,你莫非要坐视不理?”
县令抬头一看,差点没闪着脖子,“瘟、楼少卿,你怎么也在?”
楼云春答道:“我来吃饭。”
见了鬼的吃饭!这是饭点吗?
县令皮笑肉不笑,“那可真巧。”
胥姜‘噗’地笑出声,见马车内三人朝她看来,马上敛了表情,强迫自己憋笑。
县令忍住满肚子有辱斯文的话没敢骂出口,心道:大理寺的人在此,这事便马虎不得了。若再由楼云春插手此事,被御史台那几个碎嘴子揪住辫子,府尹大人哭上门来,那他这个县令也就别当了。
他清了清嗓子,顶着楼云春冰锥似的目光,打量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苦主,说道:“那就顺从民意,验一验吧。”
周善才闻言,脸上一变,正要阻止,那面锣又举到了自己面前。
“……”周善才顿时一脸土色。
见县令答应了要验书,罗晏兴高采烈的要张罗,却被官差一把揪住,按在了一旁。
此事既然有县老爷在此,自然轮不到他安排。
县令朝主簿招了招手,随后低声吩咐了几句。
主簿得令,便领着两名官差,分扫开人群,上楼将那几名鉴官请了下来,又让酒楼掌柜搬几张桌子,摆到大街上去。
竟是要当街验书。
袁祖之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县令办事有章法。
桌子摆好后,县令朝楼上请道:“楼少卿不如下来做个见证?”
楼云春摇头,“不了,洛大人主理便好。”
他不过是问句场面话,不来倒好。
等县令、主簿还有鉴官都落座后,官差们驱退看热闹的百姓,隔出一块空地,随后让要验书的买主,排队一个个的去验。
第一个便是那名三千两公子,三千两捧着那套《东陵子集》上前交给鉴官,随后又从怀里掏出售契呈给主簿。
主簿检查其印章、落款,确认无误后,录写登记。
众人皆屏气凝神。
胥姜与袁祖之也不由得提起一颗心,这套集子的作假手段高明,不知这些鉴官能否鉴别出来。
四名鉴官将一套集子分序鉴定,随后各分出两沓来,胥姜见状,心放下一半。
等整套集子都鉴定结束后,鉴官们同时举起了真假两面牌子,将不明就里的看客们弄得一头雾水。
“同时举两面牌,到底是真是假?”
“就是,怎么看不明白呢?”
县令也有些不解,便问道:“这是何意?”
一名须发斑白的鉴官起身,朝县令拱手道:“回大人,这套《东陵子集》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
此话一出,周善才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
看客们不禁哗然。
“还真掺假了。”
“这心肠也太黑了,半真半假的货,卖人家三千两。”
“啧啧,还是钱多了没处花,三千两买什么不好,买一套假书。”
“话也不能这么说,买的时候谁知道会是假的?”
一得到结果,那三千两差点喜极而泣,心底憋的怨气也消散不少,他转身对看客们说道:“各位邻里街坊,父老乡亲,这书我也早已找别人验过。在验出掺假后,便即刻去书局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