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2)

着那龟兹国千佛洞的记载,探讨着那队僧人的去向。

“这队僧人起初十几人,经过龟兹时仅剩九人,自龟兹往中土,路遥千里,又时逢战乱,这一路折损,难说他们有没有抵达中土。”胡煦往后翻了翻,再没有关于那队僧人的记载,他按年月推算,对胥姜道:“若真想探寻到他们的踪迹,得找当年入关文书,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想来那些文书也难以凑齐,找起来也艰难。”

胥姜点头,“我想也是。”

“东家找他们作甚?”

“修行者大多心志坚定,很难动摇自己的目标,他们本欲往北而去前往楼兰,却忽然改道东行来我大盛。此番变化,定有契机。”

胡煦之智,若红炉点雪,“东家是怀疑,他们在千佛洞遇到了子楚?”思忖片刻又道:“若他们在龟兹遇到子楚,被其劝说改道大盛,那只要找到其踪迹,便能获得东陵弟子更多的消息。”

胥姜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只不过如你所说,眼下无法确认这队僧人有没有抵达中土也。若要在大盛寻其踪迹,并不比去安西都护府寻找东陵派弟子容易。”

“也不是完全无望,可以慢慢找寻,左右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此事交给我,若能找到也算是报答老师教导之恩了。”胡煦说完,便将那册札子收到自己手中。

“好。”胥姜点头,随后又朝他问了几句科考之事,见他胸有成竹,也放下心来,与他饮了一杯,祝他顺利。

楼敬那便已奏完一曲,见二人凑在一起嘀咕,便问:“竹春与胥娘子谈什么,这般欢畅?也说与咱们听听。”

袁祖之哼道:“年轻人的事说给你听作甚?咱们几个老家伙的啰嗦还不够塞你耳朵?”

楼敬回堵:“就是你们几个老家伙的唠叨听腻了,才想听听年轻人的话。”

见二人又要拌嘴,胥姜赶紧岔开这两个冤家,“不过是向竹春请教札子上的一些见闻,也无他事。”

“瞧你这小鼻子小眼的。”袁祖之心情好,不跟他见识,又请众人喝酒、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