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2)

随后几人又尝了鸡丝、鸭肉,都叫好。杜回很中意那道渡鱼,几条鱼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袁祖之则最爱莲藕汤,一连喝了好几碗。

几人吃得红光满面,待将桌上的饭菜扫完,个个都撑着了。

楼敬摸着肚子,心道:难怪那小子成天不着家,原来是天天来吃独食了。

好在今日他衙里有事,要不然有他在,他们这几个老冤家,又岂好厚着脸皮讨这口好饭?

吃完饭,见时辰还早,楼敬提议步行回去,权当消食。

吃撑的几人,自然答应,便辞了胥姜,往街上去了。

吴管事正准备上门找茬,一见他们几人从肆里出来,立时停住脚步。他犹豫半晌,最后冷哼一声,调头走了。

送走几人,胥姜回肆收拾残局,却见林红锄正抱着酒囊两眼空空地发愣。

“天老爷!你这个死妮子怎么又喝醉了!”

第45章 四十五斩,拾文雅集

立冬过后,天越发的冷了,书肆也越发的冷清,有时候一整日都不进人。

林红锄守得心焦,总是去门口站望,看街上行人谁是往她们这肆里来的。

可这几日,连街上都没见几个人。

胥姜倒是淡然,不仅淡然还很惬意,一炉火,一壶酒,几碟小食,一边装帧一边小酌。

她手边已堆了十几本成书,将手中这本书衣包好之后,便抻了抻背,给自己倒了杯新得的米酒。

王蝉和许三送来的谢礼,很是清甜爽口。

“东家,你都不着急么?这两日,咱们连一张纸都没卖出去。”

胥姜被酒气熏得乐陶陶,眯眼道:“急有何用?顾主又不会因你着急而上门。”

话虽如此,可也不能擎等着呀。

林红锄瞧不过去,便在门口支起摊子,摆上些话本,朝街上行人吆喝。

胥姜随她折腾。

能折腾、会折腾,才是好事,就怕不折腾。

半壶酒下肚,胥姜继续装帧。

林红锄支摊子守了半日,除了来看热闹的汪掌柜和街坊邻居,一个正经地客人都没有。好容易瞧着一个脸生的,径直往这边走来,却是个送信的跑腿。

“谁送来的?”

“一个跑腿的。”

胥姜接过信一瞧,字迹也眼生,打开来一看,是一张请帖。

“拾文雅集?”胥姜看了落款,竟是继圣书局。

她初来不知,林红锄却听林夫子说起过,“这拾文雅集,是以继圣书局为首的各大书局,共同筹办来征集诗文的雅会,通常会邀请文人名士和朝廷官员赴宴。在宴席上,这些文人名士会呈上自己的诗作文章,一旦被书局选中,便可刊印出册,许多文人士子因此而闻名。除征集诗文外,这雅集也是官员们物色客卿、门生之所,许多士子挣破头的往里挤,便是为趁机拜谒,得到这些官员的青眼。总之,这是京城最大的文人集会。”

“原来如此。”胥姜明白之后,又生疑窦,这继圣书局打的什么主意?怎会想着邀请她?

只听林红锄又道:“父亲也被邀请过,可只去了一次,后面任凭书局再如何请他,都不再去了。”

“为何?”

“他们要父亲收学生,让那些学生顶着他的名声刊印诗文。”

胥姜怒从心起,将那请帖往桌上一拍,骂道:“无耻。”

明知林噙年生平最恨此种行径,却偏拿这样的事来膈应人,难怪他再不去了。

林红锄叹气,这些年父亲受到的奚落又何止此一件事?被黜落后,那些对头并没放过他,明里暗里的为难,四处诋毁他的名声。林父亲起先反抗,后来逐渐麻木、沉寂,到最后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