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1 / 2)

周氏拥着十一岁的卫蓉,往后缩了缩,有些怕卫珩。轻轻回道:“嗳,大郎回来就好。”说着赶紧拉过卫蓉,“快,蓉儿,快叫大哥。”

卫蓉倒不像她娘那般怯懦,大大方方地向卫珩行了个礼,喊了一声,“大哥。”

“蓉妹快长成小姑娘了。”

“谢谢大哥!”

在卫家嫡出的就卫珩和卫蓉,因卫兰和卫晗已出嫁。

胡氏带着卫芙给卫珩规规矩矩行了礼,问了好。

“老祖宗可是日盼夜盼呢,总算把大郎盼回来了。”胡氏说道。

“可不是,自大哥写信告知要回来,老祖宗一下子就精神抖擞,啥病都没了。”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胡氏母女俩说话,就觉得膈应。

卫珩不喜,随淡淡地寒暄了几句,便回到老太君身边坐下。

“今儿晚餐咱们要好好热闹热闹。待国公爷和鸿儿归家,咱们就开席为大郎接风洗尘。”胡氏提议道。

卫鸿是国公爷从二房过继的孩子。与卫珩同年,是以排二郎。养在胡氏膝下。

“钱嬷嬷,赶紧派人去把国公爷和二郎叫来。”

“是,老太君。我这就去。”

李承佑和陈王日日派人守着太尉府,搞得太尉府的人进进出出都跟做贼似的。太尉府的下人纷纷朝老爷吐槽,道:家门口竖着两尊门神,他们都有种被牢头看管着的错觉。

这不,太尉也拿他俩没办法,只得向他的上司皇帝陛下打小报告。谁知皇帝陛下很不地道,抛出两个不是选择的选择题。高太尉自然不肯接,皇帝陛下索性也破罐子破摔,不管了,你家的麻烦事,你自己解决。若被高太尉缠烦了,直接抛出楚王殿下。意思很明显,要么自己解决,要么就把你女儿嫁给我儿子做小的。

俗话说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高太尉索性以身子不适需要去外地静养为由向陛下请了长假。

高太尉也是个聪明的,递上请假奏折也不等皇帝答应,便理了理包袱屁颠屁颠地跟着女儿跑了。待皇帝陛下反应过来,他已跑得不知所踪。

皇帝一下子像少了一只右手,怎能习惯。要知道平日里他最是信任高太尉,但凡有什么纠结的事都要找高太尉来商量商量。如今倒好,就为了这点小事,爱卿竟撒手跑了。且归期不定。让皇帝想找人去捉回来都不晓得要去哪里找。

第一个月,陛下骂道:朕要罢了他太尉的职,他以为朝廷是他家厨房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朕就不信了,没他高远在,朕就干不了事。任凭陛下在御书房走走骂骂数十回也没动真格。

第二个月,太尉还是不肯回来上朝。陛下越发烦躁,大半夜传令,将翰林院当值的人喊到御书房,大吼道:去起草罢免高太尉的草书,越快越好,明日一早朕要看到罢免书放在这里。陛下食指使劲地敲着书案角。

那翰林院当值的官战战兢兢退了出去,拔腿狂奔,马上差人去请楚王殿下进宫主持大局。罢免太尉啊,虽说是起草文书,可也是大事。他一个小小的官怎能不知会上司就给陛下办了呢。

那一夜翰林院几乎全员到齐,忙碌了整个通宵,好不容易在天亮之前将罢免草书写出来。楚王让那位当值的翰林编修递上去。

因为陛下让翰林院起草罢免太尉的文书,身为翰林院第二把交椅的陈王殿下哪能不知道,为此紧急召来门下幕僚,开了三天三夜会。忙得人仰马翻想对策。

结果那份通宵熬出来的草书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陛下书案上,躺了整整一个月,终不见陛下拿玉玺敲下去。这事又这么不了了之了。

最悲催的莫过于陈王殿下,他一整个月来为这事忙得脚不沾地,废寝忘食。动用了所有关系,累病了门下好几个幕僚,结果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