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贸然把婆子抓起来审问。
顾陵泊派人来查她?
眼前浮现那日呈在他面前的娟秀字迹,她同意退亲,唯二的条件就是保她兄弟及同窗继续求学。
似乎所有零散的线索在此刻连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他轻嗤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了然: “原来他也有份。”
离家多年,那个追在他身后喊着七哥的顽皮孩子竟然变得如此不堪,顾陵川神色一敛,沉声吩咐道: “有个人叫程洛,是她表弟刘野的同窗,去把他找出来。告诉他,顾家可以资助他三年,让他安心备考,但是他必须将顾陵泊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半点都不能瞒。”
不用顾陵川多说,孟青已知晓应如何行事,本想着先将公子护送回院,却发现不远处二夫人身边的仆妇朝他们走来,显然林氏已然得知儿子跪求老夫人退亲的消息。
自从顾陵川醒后,林氏便一直琢磨着如何化解这桩亲事。当初是自己哭求婆母定下的,如今却又想当作此事从未发生,实有过河拆桥之嫌。更何况,婆母一向言而有信,绝不会轻易反悔,故她思前想后,迟迟拿不定主意。
谁知她尚未想出对策,儿子竟先一步去找婆母退亲。消息传来时,林氏高兴得险些失态,到底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母子俩心灵相通!
本想着去找儿子,但转念一想,眼下这节骨眼,还是不要太过张扬,以免惹婆母不高兴。于是忍着冲动,只让身边的嬷嬷去把儿子请到她的院中。
顾陵川刚一踏进院门,便看到林氏在等他,他喊了一声母亲,正欲行礼,便被林氏拦了下来。
林氏拉着他坐在桌前,桌上盖着一个透纱罩,隐隐约约见得里面甚是丰盛。
“你祖母叮嘱要让你好好修养,我便未去你院中。今日听闻你去了她那里,想来身体好些了,索性叫人将你请来。”
林氏一边说着,一边将那透纱罩取下,各式各样的甜食摆满了一桌。
“你小时候就好吃甜食,这么多年不在身边,娘亲也不知道你喜欢哪个?索性叫人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这几日也陆陆续续往你院里送去一些,不知你中意哪样?”
林氏自诞下顾陵川后,身体便一直虚弱。
许是未在母亲身边长大的缘故,他自幼便显得老成稳重,除了爱吃甜点与其他孩童相似之外,几乎没有见过他朝自己撒娇或是讨要什么。
往年年节时,看到三房的孩童们,尤其是顾陵泊与姑娘们相互争抢,又哭又闹的样子,她便更觉心疼,因着自己的身子,未能尽到母亲的责任,自觉亏欠顾陵川甚多。
之后儿子年少成名,中了解元后,便去了京城,由大房的大伯教养,母子俩更是少有相处的机会。
也正是如此,她更希望能为儿子多做一些,然而她能够出力的地方不多,亲事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何,她连相看定国公千金都要思前想后,反复比较,却还拿不定主意的缘故。
顾陵川心里明白林氏的苦楚,其实他早已不再执着于甜食。就像他告诫下人要喜怒不形于色一样,若轻易让人知晓自己的喜好,便等同于暴露弱点,容易被人拿捏。
面对母亲热切的眼神,他随意夹起一块甜糕放进嘴里,林氏看着高兴: “娘亲就知道你喜欢这个。”
然后又亲自从另一盘夹起一块甜食,放在他面前的碗里, “再试试这个,记得你小时候就喜欢糯糯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