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罩房的屋子,每间都是一般布局,桌椅箱柜等家具也是一应俱全的。除了每人单有一张床,一只带锁儿的大箱子外,其余的便都是两人合用了。
郑卓把那毛青布包袱解开,东西与他想的委实不同。上头搁的书本,描红册子,还有那半刀素白竹纸便罢了,底下却是一个樟木文具盒。
揭开盖儿来,里头分作了许多格。最显眼的一格,里头是五六只簇新的兔毫笔,然后便是一只精致的铜墨盒,盒盖儿上刻着人物图郑卓认不出是什么图画故事。还有那用白纸裹着的,磊得整整齐齐的墨条儿。
这几样他还知道是做什么的,另几样,如浆糊、棉绳等他却是全不知是什么用处了。
他也不多想,只先拿出了一本《三字经》,其余的俱都收了起来。翻开书来,左右闲来无事,先把那会认的字儿看几遍把。一面看一面那手指头在上头描,如此这般,那二十来个字儿没有描完,倒是他先有些饿了其实时候倒不算迟,伙计们还没从也是回来呢!只不过应了那句老话,半大小子,饿死老子。他这年纪且能吃能睡呢。
能吃能睡,吃饱就睡。或许是点心吃饱了,郑卓有些犯起瞌睡来,也不等白老大了,只留了门,便自去洗漱睡觉。却不妨做了一个梦。
梦里那些事,自他离了泉州他便再也没想过的。
“那匣子里的点心是少了数的,是不是你偷了?”
梦里看见小小的他被大伯母揪着到了院子里,父亲躺在病床上阻拦也不能够了。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他与父亲倚靠伯父过活。所谓寄人篱下,委屈是自然的,他一直只做忍耐。那时节,伯父已做了好些年制坯师傅了,好容易攒够钱买下一间坯室,家中逐渐兴旺起来。平日里,小孩子吃的零嘴也不再是几样杂拌糖,点心果脯也是常有的。
只那日伯母买了徐记的点心,他们家点心格外好味香甜,自然也是比别个贵了好些。伯母买来也不是与小孩子解馋的,说是要作礼,用匣子装得体体面面,并封上了大红纸儿。至伯母提了点心匣子要出门时才觉得红纸封儿挑开过,当下起了疑心,揭开来看,果然是少了好些。
伯母立时便发怒了,问家中几个小的,谁动了点心匣子。几个堂兄弟并姊妹都说见郑卓来过放点心的厨房。
那以前,伯父伯母对他们父子俩早已冷言冷语,不说给父亲延医买药,就是饭食也常有克扣。可到底顾念一点体面,面子上还能过去,儿时郑卓只是越来越沉默,忍耐着,只愿自己快些成人,搬出去,找份工养活父亲。
可那一次,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去了。他是绝没有偷东西的,他死也不承认这反倒激住了大伯母。她或许原本也晓得不是他做的,只不过没得出火,才找上他的吧。只没想到平日里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的郑卓这一回却是死倔的,半分软也不服。
大伯母这才动了手。
“抵死不认是伐?我晓得你们爷俩这一对讨债鬼,你爹这是刮上他大哥了,看我家当家的良善,吃我家的用我家的,还不能有一点怠慢,不然邻里之间什么难听话便都是了,欺负那病痨鬼似的!你这小鬼这是学你爹啊,打死了不认,传出去难道不是我家冤枉你这一个小孩子么!”
那一日,郑卓在院子里跪了一个晚上。自那以后,似是撕破脸了,大伯母大伯父也不在意那一两句闲话了,他与父亲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好像是十岁那年吧,大伯母为了多一份进项,在家里开了一个暗珰。没得门路,也没得托庇,只是日常开着三两桌牌九骰子罢。
这样的生意没得黑天白日,晚间生意只怕还好些,只是苦了郑卓。
那时候只十岁,但赌牌的到三更半夜,郑卓也要伺候到通宵。那时候年纪小熬不住,往往坐在地下就睡着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