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这一看就对女孩子而言生涩的题目,她是没料到宝茹能真知道的。
她出题本也不是为了看这些女孩子能答的有多好,其实多数女学生都只是平平。毕竟只是十岁出头的闺阁小姐,知道多少民生世道?更别提是史家隐喻了。她也只是想看看有没得灵气罢了,就如前日是龚玉楼来,出题“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金论 ”,答的乱七八糟,只怕是没怎么看《宋史》,引据一塌糊涂。
但其中偶有一句吉光片羽,也算有些灵气了,那孩子又实在伶俐可爱,最后她也收下这学生了。
只不过宝茹这样反而让她心里沉了沉:往往这样的学生最是有些老学究,文章呆板,是学木了的样子。徐娘子对宝茹感官很好,之前见她就觉得这小娘子生得好看!功课也好,只要今日文章不是到了朽木不可雕也的样子她都是收这个学生的。本来稳稳当当的事情,这下子难以预料了。
心里虽想了这许多,面上却还只是如旧,徐娘子温声道:“咱们哪里拘用什么格式,你只管照平常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