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别的,正是用朱红标记了如今“甘味园”在哪地有销售。这之前宝茹只看过文字版,没想到郑卓给自己做了一个图版的,这倒是一目了然了这时候销售的地方越来越多,这般看起来确实直观清楚的多。
宝茹拿了那图在手上,长江以北没什么好看的,就是“日昌隆”的那些铺子罢了。往南却很有说法了,随着郑卓每一回出门再回来,总会多上几家。而且这些合作的百货铺子宝茹几乎都能叫得上名号,不提最开始的几家宝茹还参与了协商,后头的也是每回能在账单上见到的,宝茹日日看账册,就等于日日与他们打交道了。
这时候的销售方不再是苏杭一带可怜的几家了,顺着东南沿海往南走,又走了一小截。这一截内已经有了好些标红了,这说明了“甘味园”已经进一步南下。按着宝茹所想,就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到达泉州广州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宝茹拿着那张图研究了一下,又抑制不住心中的畅想,想起将来的蓝图来,真是格外让人心生激动。不过蓝图、梦想什么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想想一点用也没有,非得去做不可。所以宝茹很快从思绪中醒来,又重新投放了注意力到眼前的小图上。
宝茹再三研究,又重新去找账本等,飞快计算了一回,最后道:“苏杭一带“甘味园”已经很有些名气,而且如今苏杭南北都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我倒是觉得咱们可以在苏州或者杭州开上一家“甘味园”,不,别说“甘味园”的铺子了,就是作坊也可以计划了。”
外地开店其实是宝茹和郑卓早就计划的,不过是之前时机不成熟才没有付诸于行动罢了。毕竟那时候“甘味园”在湖州以外没有名气,在外开着铺子可不比在老家,成本就要高得多,风险也是,初生的“甘味园”可不能冒险。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不行不代表现在依旧不行。这时候“甘味园”已经在苏杭也有名气了,这时候去开铺子自然没有亏本的。再有,也就能顺势推出那些不能运输出去只在湖州发卖的点心了,既赚钱,也能增加“甘味园”招牌的名气。
而作坊的话,就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降低了运费成本。无论是苏杭本地的销售,还是往南走各家铺子的供货,从苏杭去自然都便宜的多!即使这会带来配方泄露的风险,但是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