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2 / 3)

(他对陛下建议的保护本国产业,比幼稚产业保护论真正成形还早了几年),反而受歧视,他大概算新贵族里的新贵族。

侯爵那类靠祖上参加十字军东征得来的贵族叫“佩剑贵族”,是靠给国王打仗得来的荣誉,所以军队也是掌握在这类人手里。

写军校时提到过,绝大多数军校生都是贵族出身,即使很多都已经没落了。斯顿兄弟能进去,多亏了拿破仑曾经在欧洲重新洗过一次牌,改变了很多习惯规则,但毕竟在格蕾丝的国家没有真的发生过革命,所以处于新旧混合的状态。(从他们的衣着也可以看出来,既有复古保守的一面,也有新式简约的一面)

6、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捐税”,文里也提了几次,蜡烛税、出版税、窗户税,等等。贵族不用纳税,所以斯顿夫人选择和伯爵结婚,保住财产。选择和伯爵结婚的另一个原因是只有贵族才能有采邑(封地、土地,一切封建的基础在于土地),虽然所有封地理论上都属于国王,但是国王的权力其实延展不到基层,所以真正的大贵族权力非同小可。

而斯顿家不是贵族,他们对于这些土地的“拥有”是不牢靠的,我的设定里是钻的继承法和土地法的空子,因为有很多破产贵族,但其实不太合法,一打仗就容易被整(一开始说不考据,主要就是财产法这块儿胡编了很多激化矛盾的东西,是为了让大事件发生得快一点,趁格蕾丝还年轻就改革完,多享几年福。不过也不是完全的胡编,而且可以看出当时对平民私有财产的不受尊重。)

关于不考据还有个地方,就是格蕾丝在管家茶里下的麻醉剂(文里暗示过是管伯爵的医生要的,要是大家没看出来我就再添点儿内容)。欧洲那会儿没有好麻醉剂,做手术都是直接疼晕或者一棍子敲晕完事。但其实我们的麻沸散之类的曾经在欧洲出现过,罗密欧朱丽叶里面的假死药就被认为是这种,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没流行开。

7、他们现在在工业革命中处于落后阶段,殖民地闹独立,文里也都提到了,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

暂时就想到这里了。

如果把格蕾丝比作法国的国运,伯爵就是狭义上的大革命,给格蕾丝引起巨大的进步和变革,也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哥哥是格蕾丝的启蒙运动,是一切进步的开始,是涤荡开黑暗的第一缕光。

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伏尔泰卢梭这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们的理论幼稚而不实际,笑话他们的文人激情。但是我认为,不是他们作为文人贸然参与政治,而是当时的人民缺乏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只能靠这些人摸着石头过河,为社会趟出第一条路。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整个世界都要在蒙昧的黑河里多沉沦几年。

哥哥也不完美,他太矛盾:热爱文学、喜爱诗歌和浪漫历史,却当了军人;喜爱向教会开炮的伏尔泰,却又夜夜赎罪祷告;欣赏席勒关于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美的理论,却又触犯人伦……

他因为矛盾而痛苦,无法做到最好,但他是牵着格蕾丝走出第一步的人,之后才有了格蕾丝独立走出的每一步。

就像一个读者在长评里所表达的,格蕾丝的勇敢都是从爱里得来的,尤其是哥哥的爱。

威廉和艾伦都在彷徨未来的方向在哪儿。格蕾丝也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但他已经勇敢地出发了。

第二卷 希望与毁灭

第79章 宫廷初印象

前情提要:

格蕾丝跟陛下进宫了,顺路捎上了农民的女儿伊娃和后院女仆安娜。哥哥收到调往首都的调遣令,弟弟要回军校参加毕业考。格蕾丝的新爸爸侯爵被陛下在宫里批了间房,伯爵勾搭上了这位侯爵,也会跟着去。所以大家将在首都再聚首~~

以下是正文:

“国王的宫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