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里,若是发现你有何不测,那人就会报太后的,如今看你完整的回来,我也放心了,你不要怪奶奶,靖宁侯府家大业大,将来都是要交到你手里管着的,若你这点子应变也没有,我怎么能放心呢。”
婉清听了缩了缩鼻子,恭敬地回道:“清儿知道奶奶的苦心的。”
老太君这才放开了她,眼眸凌厉地看向宁华,目带警告。
宁华尴尬一笑道,“儿媳是想教教她如何当家理事,也想把手头上的事情分些给清儿,老三家的是个什么性子老太君您也知道,那就是个糊不上墙的稀泥。”
老太君听了几眯了眼,盯着宁华看了半晌也不有说话,宁华被老太君看得有些不自在,就睃了婉清一眼,婉清只当没看见,她一点也不想管家,靖宁侯府太大太复杂,自己才进府几天呢,一些人和事都没的摸清楚……
良久,老太君才道:“清丫头,既然你婆婆这般看重你,那你就好生学着点,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就是,只是你一切还是要以离儿的身子为重,家事能管就管着些吧。”
宁华得了这句话,脸上立即就挂了笑,当着老太君的面就道:“老三屋里要迎新人,我瞧着这两天离儿身子也似稳妥些了,这事你就帮着看着吧,要行什么礼,摆几桌酒,还有得请些什么人,你都掂量掂量着办。”
说着,也不等婉清应下,就向老太君告辞道:“怡丫头的嫁妆儿媳还没有收捡妥当,儿媳就在告退。”
宁华是故意给自己出个难题吧,三爷迎新人,三太太心里定然是不圆泛的,这事,办轻了不好,新人是大太太和宁华亲自挑选的,办重了也不好,三少奶奶会从此嫉恨上自己,宁华故意当着老太君的面把这块烫手的山竽交给她,既是想整她,又是想看她的办事能务,这算得上是婉清在靖宁侯府第一次以世子夫人的身份管事,若出了差错,老太君对她就会有看法,府里人也会说三道四,毕竟世子夫人可是将来要承袭整个侯府的中馈的。
如果这一次不应下,倒让宁华和府里的那些人瞧不起了,婉清心中冷笑,不就是迎个新人进府么,上头还有老太君在呢,她心里也不急,殷勤地端了碗茶递给老太君,又看老太君正在吃糯米糕,不动声色的将糯米糕换成了绿豆糕,老太君伸进碟子里的手就僵在了半空。
婉清笑着喂了块绿豆糕在老太君嘴里:“老人家可不能贪食哦,糯米可不易消化呢,很容易积食,天眼见着就热了,您还是吃些绿逗消些心火吧,不然,容易腹胀哦。”
老太君边吃边拿眼剜她,“无事献殷勤,你放心吧,不是说一切有我吗?大胆去做就是了。”
婉清从老太君屋里出来,就先去找三少奶奶,三少奶奶刚开始管着府里的花木洒扫,正一本正经的坐在花厅里与一帮子管事婆子说话呢。
“忠喜家的,你管着南院的花木也有些时日了,怎么手下有几个人都说不清楚呢?”
忠喜家的脸色很难看,忠喜是侯爷身边得力的,管着前院的门房和回事房,她管着南院的花草林木和洒扫,两口子在府里都颇有脸面,很少在主子面前吃过排头,这会子被三少奶奶问到眼睛坎上了,心里便有些气,冷声回道:
“回三奶奶,奴婢方才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过奶奶,南院的洒扫共有十二个,分两班,一个班六个人。”
三少奶奶听得眼睛一眯道:“那我也说了,是十四个人,你没听懂么?”
忠喜家的这下和三少奶奶犟住了,硬着脖子道:“三奶奶这才头一天管事呢,就要往南院里塞人,虽然奴婢不知道您要塞过来的是谁,但南院的洒扫只有十二个,历来就是规矩,就是从老太君手里过来也是这样的,三奶奶要加人,还是问过侯夫人了的好。”
这是典型的拿宁华压她,三少奶奶顿时气得脸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