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金环和玉凤也都换上了进府时的粗衣布服,和阿离站在一起倒象穷人家的三姐妹,闻言便和阿离相跟着往村北走去。
远远地便看见那一排低矮的土坯房前蹲着几个男人,围在一处嘻嘻哈哈地不知道在干什么。
金环几个虽然心里发怵,但毕竟也是来自于乡间,面对粗鄙的乡下耕夫,倒还不至于怕到裹足不前。玉凤清了清喉咙,乍着胆子往前捱了几步,强自镇定着问:
“几位大哥,我们是往江宁城里投奔亲戚去的,路过这里实在是口渴得很,不知道能讨碗水喝不?”
那几个人吃了一惊,俱回过头来,见是几个面生的穷丫头。其中一个瘦高个儿便笑道:“哥哥这手里正巧端着一碗茶还没喝呢,小妹子们过来喝吧。”
其余几个都跟着哄笑。
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魁梧男人一声不吭地独自坐在不远处,冷漠地往这边瞅了一眼,便继续低下头去编他的柳条筐,仿佛置身世外,一切都不与他相干。
他少了一条胳膊,但仅剩的那只手编起柳条筐来竟也十分娴熟灵巧;他的两只脚踝上赫然铐着一根沉重的铁锁链,让人一眼便能识破其身份。
阿离尽管脸上涨得通红,脸上却还是保持着镇定,径直便向那人走了过去,停在他面前两步开外福了一福,和缓地说道:“这位大叔,要是不麻烦的话,我们想跟您讨碗水喝。”
那人抬头扫了阿离一眼,随意向前面的大瓦房一指,冷淡地说:“到前头大院子里找庄头要去,这里没有。”说毕,复又低下头去编着他的柳条筐,一声也不言语了。”
此时虽已过完了年,天气还是非常寒冷,阿离见他上身只单穿了一件土蓝粗布夹衣,肩头和前襟已经破得不成样子,有的地方随便用线撩了两针,勉强缝在了一起;多数的破洞就那样敞着,稀薄地露着肉。
再看他那只编着柳条筐的大手,骨节突出,手背上密布着冻裂的血口子;下面光脚穿着一双草鞋,脚后根上生着鲜红的冻疮。
无处不表明了他在此地日子过得极是艰苦。而他原本应该是很高大健壮的一个人,从他厚实的胸膛和肩膀便可以看出来。只是常年艰苦的劳作和营养不良令他的脸上蒙了一层青黄的菜色,腰背也略有些佝偻了,否则一定是一个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汉子。
阿离记起来,罗永原是行武出身,曾是曾雪槐的贴身亲兵,在战场上还救过曾雪槐的性命。
阿离轻咳了一声,说了声“多谢”,顿了顿又搭讪着问道:“大叔,我想向您打听一下,此处往江宁城里去还有多远?我们想到……”
话音未落,前面那个瘦高个儿便夸张地“咦?”一声,笑道:“到城里可不近啊,是投亲吗?你们几个小妹子不会是要一路走过去吧?只怕走到那里,连城门都已经关了。”
阿离便道:“我们从东沟庄来,家里穷,又是农闲,有人推荐我们到江宁的曾府去,看看能不能找个活儿干。”
她没有忽略掉,罗永听到“东沟庄”和“曾府”这几个字,脸上的肌肉猛地一僵,手上的动作便停滞了一下子。
瘦高个儿瞪大了眼睛,重新将阿离几个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道:“曾府?那是咱们东家老爷的府上啊你们怎么会有这个门路,是谁推荐你们去的?”
阿离轻声道:“是曾家一位姨奶奶。偶然到咱们庄上闲住散闷的时候,我们有幸跟她住了邻居,是她指点我们的……可惜,这位姨奶奶现在不在了。”
那几个人不过是最低等的佃户,或者世代务家的家生奴才,自然不知晓这些事,还只顾乱七八糟问些别的问题。
而罗永却已是如遭电击,身子猛地抖了一下,抬起头难以置信地望着阿离,脸色煞白,喃喃道:“你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