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呢?要知道,要以义女的身份向朝廷讨到一个郡主的封号,甚至是记入皇室宗牒,这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精明的赵王妃如此“知恩图报”,原来也是另有图谋的……
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派往赤夷国和亲的公主,极少是真正的“公主”,多是皇室宗亲家中的郡主,县主,由皇帝晋封一个“公主”称号,便送了出去。
一如汉代送往匈奴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
而有权势的皇室宗亲,又有几个愿意把亲生女儿送往那蛮荒之地受苦的呢?因此一时间皇室宗亲收义女成风,一但和亲的“重任”落到了自己家中,便由义女顶替自己的亲女代嫁赤夷。
但从贫苦人家买来的丫头一个是言行举止上不得台盘,调教起来费心费力;况且这样的女孩子收作义女也难有合适的理由。
前朝曾有过婢女冒充公主代嫁,后被认出来后当场诛杀的先例。
而封疆大吏的女儿,形容举止上便无懈可击了;恰好又有这样一个救了世子的契机,将娴娘认作义女便是如此的水到渠成。
阿离这才忽然想起,仿佛听葛氏说过,赵王妃有两个亲生女儿,正和娴娘年纪相仿。
“这……事情怎么成了这样……真是想不到……”阿离喃喃说道。
“是啊,所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冥冥中一切皆有天定,怨不得别人。”娴娘淡淡笑道。
阿离一时无语,过了好半天方勉强笑道:“不过妹妹刚才说那位……吐薰王性情宽柔,又爱慕我汉家文化,还能体谅妹妹思念故国之心,准许妹妹归国省亲,这位大王听起来应该是个很好的人,而且还很宠爱妹妹。事情总算不是太坏……”
娴娘闻言,长长的睫毛颤动了两下,复又低了头,牙齿在嘴唇上咬出一排细小的牙印,顿了顿,方喃喃地轻声道:
“是啊,大王人很好,好得甚至有些软弱了……而且,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最小的儿子都比我还年长六岁。姐姐说,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是万幸中的不幸呢?”
“这……”阿离睁大了眼睛,一时间越发说不出话来了。
娴娘却又故作洒脱地一甩头,道:“不提这些了,姐姐快带我进去给父亲请安吧,我刚刚听老庄头说,父亲在大灾里受了重伤,已经不能……”
她话到这里,声音里已经带出了哭腔,说不下去了。抬头打量了一下简陋的篱笆院里几座阴暗寒酸的土坯房,眼泪越发止不住地成串滚落了下来。
阿离拍了拍她的肩,含糊说道:“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妹妹不要伤心……”
为了缓解悲伤的气氛,阿离故意岔开话题,向四下里看了看,道:“咦?你千里迢迢地回家来,就只带了两个侍女么?怎么连随从和亲兵还没有?对了,你这趟回来省亲,理应先进京朝见过圣上,才能南下吧?在京里可见过大哥没有?”
娴娘这才抹了抹泪,低声道:“带了侍卫和随从的,我把他们都留在馆驿里了,这样咱们父女姐妹才好随意说话……是的,我们先去的京中,见过大哥啦没想到大哥竟这般出息了,听说童生试里竟然考了头名案首?真是没想到,我简直太高兴了”
提到品南,娴娘这才又破涕为笑,眉飞色舞道:“如今大哥在京中给太子作伴读呢,定是前程似锦,我们曾家复兴有望了”
阿离却没有笑,只是急急地盯着问:“依你看,大哥现在境况如何?他跟你说过什么了没有?”
“境况?”娴娘怔了怔:“很好啊,我看大哥出入太子府邸也是前呼后拥,排场得很呢。就只是他似乎很忙,我因记挂着家里,也没在京里多作停留,我们兄妹二人只在茶楼里吃了一次茶,旁边伺候的人又多,倒没有尽情地说话……”
娴娘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