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外书房,大老爷今日却没有小憩,而是坐在窗前的椅子上,看着一封书信。
九娘子进去,也没有打扰,先是手脚伶俐地收拾了书案和方桌上的文书信等,才进了耳房,烧了开水,泡了加了参片的红枣茶,端了进去,大老爷放下书信,接过茶区,喝了两口,“嗯,小九泡茶的功夫越来越精道了。”
九娘子低头说道,“父亲缪赞了,其实是很简单的红枣参茶而已,可以补气,又暖身,父亲公务繁忙,天气渐冷,喝这茶有益养生。”
大老爷点点头,“难得的是你这份心。”
说罢,将刚才的那封书信拿了起来,说道,“北静王爷送了帖子过来,请咱们一家去王府花园中秋赏月,你替我回个帖子吧。”
九娘子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大老爷的这话是有意说的,还是无意呢?北静王爷又是何意?
然而面上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情绪来,走到书案前,开始磨起墨来,磨好了,拿起一支狼毫笔,润了笔,候着大老爷的吩咐。
大老爷却说道,“你就说我一定按时赴约就好,其他的你看着写吧。”
九娘子略略思索了一下,便提笔开始回帖子,只是到底心中有事,纵然老成,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手有点发抖,便有一滴墨迹晕开了上好的宣纸上。
九娘子脸一红,搁了笔,收起这张纸,又换了一张,定了定神,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一气呵成了写了回帖,待墨迹干透,双手呈给大老爷看。
大老爷看了看,点头道,“愈发有卫夫人之风采了,只是凌厉不足,日后还要勤加练习。就这么着,很好。”
刚才的那一幕,大老爷看在眼底,却不动声色,九娘子有些微微出汗,面对自己的这个父亲,她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
她不知道的是,大老爷将这个庶女的一举一动都已经看在了眼里,沉稳有度,举止大方,能承得住事,虽然年纪尚小,还有些个不够周全,到底是小了些,假以时日……大老爷微微眯着眼睛看着这个女儿,越发觉得九娘子的婚事有点棘手了。
晚上到了春熹堂里,和大太太说起中秋去北静王府的事,大太太皱眉道,“北静王爷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此热络,妾身还是想小九到贞娘身边去。”
大老爷说道,“北静王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咱们如果不接着,岂不是得罪人吗?再说了,贞娘那里再送去一个听话温顺的就行,小九去,有点可惜了,大材小用啊。”
大太太嗤道,“不过一个小丫头,什么大材,老爷倒是挺看重那丫头的,妾身不过是看她性子还算和顺,要不,这好事也落不到她的身上。”
“太太,你这回可是看走眼了,小九可惜是个女儿家,要是个儿子,我看比宸哥儿还要出色。”
大太太还是停留在自己对九娘子的印象上,总觉得大老爷是言过其实了,又说起六娘子的亲事,“要不,借北静王爷的光,将那镇北侯的公子杨广也请了去,让我看看,不看一眼,我是不放心的,果然好的话,就依着老爷定下来吧。”
大老爷点点头,“也不是不行的,那就这样吧,还有小七小八的亲事,你也多留点心。”
一提起这两个姑娘,大太太就恨得牙痒痒的,但在大老爷面前还是没太大的反应,“妾身知道的,老爷放心吧,一定给她们找上让她们称心如意的亲事!”后边这话说得有点咬牙切齿的,只不过大老爷已经没有仔细听了。
这天晚上,大老爷就留宿在了春熹堂,虽然是老夫老妻,到底许久未曾近身,对大老爷来说,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日一早,送走了老爷,遣散了请安的姑娘们,三姨娘进了春熹堂,大太太还坐在暖阁的炕上,正同顾妈妈说着府里的事务呢,三姨娘一改平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