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的话既像是在向九娘子讲解,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又或是想从九娘子那里听到一句两句的评论似的。
九娘子沉默了一会,才谨慎地开口说道,“女儿并不懂这些个,只是前几日日在翻看父亲给的那本《大齐史》的时候,看到过有记载,一般饥荒之年,流寇作乱,大多是有心之人为之。”
大老爷将盖碗随手就放在了身旁的案几上,因为太过着急,盖碗倾斜着,里边的茶水都洒了出来,“你说什么,再细细地说来。”大老爷显然很是激动,再三催促道。
九娘子见此,知道自己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便清清喉咙继续说道,“饥荒之年,最多的应该是流民,然而流民与流寇仅一字之差,官府的作为应该是决定了事态的严重程度。更何况,甘肃城外,是虎视眈眈我大齐江山的西戎人。”九娘子的话到此戛然而止。
顿时外书房中寂静一片,九娘子低头不语,因为她知道自己这番话已经是不合体统了,深闺女子妄谈朝政本就是出格的,只是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这沉寂,“小娘子好见识!”
九娘子大吃一惊,大老爷也回过神来,往门口看去,原来是一个二十多岁,穿着深黑色织锦长袍,腰间系着明黄色什锦腰带的男子,这男子丰神俊朗,眉长入鬓,凤眼微挑,嘴角清扬,斜倚着门廊而立,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偏生整个人又散发这无与比拟的高贵的气息,让他整个人好像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一样。
九娘子看了一眼便迅速低下头来,看他的打扮,估计是皇室中人,而皇室中符合这样一个形象的,想来只有那个当朝的皇叔北静王爷了。
果然,下一刻,大老爷就亲自上前行了礼,嘴里说道,“不知道静王爷驾到,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那个北静王爷笑嘻嘻地说道,“阁老快请起,今儿个也是巧了,听见了一番珠玑之谈。”说着,那双魅惑的凤眼便朝九娘子扫去。
九娘子心头暗火,又不好说什么,只得恭敬地行礼,“见过王爷。”
大老爷赶忙在一旁说道,“王爷见谅,这是微臣的小女,来给微臣打扫书房的,微臣一时没留意,没想到冲撞了王爷,请王爷恕罪。”然后对九娘子喝道,“还不快下去!”
九娘子如听到敕令,赶紧福了福就退出了外书房。
直到走出了外书房的院子,九娘子还能感觉到一道炙热的探究的目光黏在自己的后背,这让她非常的不好受,也好生的后悔,早知道就不该说出那番话来,还是古话说的对啊,祸从口出,以后还是管好自己的嘴,低调点做人的好。这么想着,九娘子伸手轻轻拍了自己的嘴角一下。
外书房中,大老爷请北静王爷坐了主位,让风清上了茶,却是刚才九娘子刚刚才泡好的薄荷花茶,北静王爷喝了一口,“啧”了一声,“哎,阁老家好别致的茶,清新至极,原谅小王见识短,冒昧地问一下,这是?”
大老爷忙起身答道,“王爷客气了,微臣鲁莽,这是刚才小女给微臣特制的薄荷花茶,拿不出手,让王爷笑话了。”
“哦,刚才那位小娘子是阁老的第几女?”北静王爷的那双桃花眼听闻这茶也是刚才谈论流寇之事的小娘子所制,便眼光闪闪地问道。
“那是微臣的第九女,谨娘。小小庶女,让王爷见笑了!”大老爷答道。
哦,阁老府的庶女吗?倒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庶女有如此的气派见识和玲珑的心思,北静王爷在心里暗暗地腹诽。
看着北静王爷沉思的样子,一边的大老爷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来。
往回走的九娘子,在还不到内院的游廊里,碰见了正往外书房而去的大少爷曹言宸,“九妹,你这是要回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