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坊成立后,一直在源源不断得挣钱,赵五嫂家如今养活几个下人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赵五嫂听了六弟妹这话,长叹了口气。
宝珠不由好奇:“五嫂,怎么唉声叹气的?这织造坊的生意不是正蒸蒸日上么,买几个仆人还不简单?”
赵五嫂心痛得说道:“哎,哪有六弟妹你说得这般容易。”
“近日凉山县修路,我舍不得老五他去干这活儿,所以上交了银子代替,这样一来不等于织造坊几个月赚的钱都打水漂了么,还有啥银子买仆人?”
这好不容易攒了些银子,还没高兴多久,又几乎全花出去了。
宝珠扶额,赵六是秀才,是不用服徭役的,所以宝珠还真没注意这事儿。
前段时间,知县大人决定修路后,就到各地贴了服徭役的告示,一时间凉山县各家各户都怨声载道。
毕竟这古代服徭役一不小心可是要人命的,谁也不会乐意去,虽然也可以交钱来代替,可是有钱人家到底还是少数,就拿青山村来说,交的起这钱又愿意出钱的也不足五户人家。
这其中就包含了五嫂家,不过要是换了往年,这五嫂家可交不起这钱。
于是宝珠安慰道:“五嫂,这银子很快还能赚回来,买仆人也是迟早的事儿,五哥可只有一个,如今能让五哥不去受这罪可再好不过了。”
赵五嫂也知道这道理,可是就是忍不住心痛,毕竟这可是自己攒了好几个月的银子。
想到六弟是秀才,压根不用考虑这些服徭役的糟心事儿,羡慕道:“过几年我也得让大宝他去念书,最好能像六弟一样考个秀才回来,这样家里就可以免除徭役了。”
话虽然这么说,赵五嫂心里也清楚这考秀才哪是这么容易的,不但要花费许多银钱,还得要有读书的天分,否则青山村这么多年也不会只出了六弟这么一个秀才。
不过就算考不上秀才,这书还得去读的。
自从管理了这织造坊后,赵五嫂越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要不是当初六弟妹强逼着自己学算数识字,这织造坊这会儿自己管起来也不会有这么得心应手。
“对了,六弟过些日子是要去乡试了吧?”赵五嫂好奇问道。
这参加乡试可是大好事啊,万一六弟中举了,自家也能跟着沾沾光。
宝珠听了五嫂的话儿,心情低落了几分,“是啊,过些日子就得启程了。”
赵六这一去得好几个月,两人自认识后还没分别过这么久呢。
也幸好买了小厮,可以跟着一块儿去照顾他,否则宝珠还真担心赵六在外头出了事儿,自己看顾不到。
赵五嫂见六弟妹脸上笑容淡了几分,以为这是担心六弟考不上,安慰道:“六弟读书这般厉害,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这次乡试肯定也能高中的。”
“承五嫂吉言了。”
“对了,五嫂今日过来是对账的吧?”宝珠看着赵五嫂拿着小册子,问道。
这织造坊自从成立后,赵五嫂和宝珠两人商量了下决定每个月核对一次账册,这会儿也差不多到织造坊这月对账的时间了。
赵五嫂听六弟妹提醒,这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忙将小册子递给宝珠,“对,六弟妹,差点忘了,这是这个月的账册,你看看有没有其他问题?”
宝珠接过账册仔细看了下,都没什么问题,接着跟赵五嫂讨论了下织造坊近日的情况。
“五嫂,镇上布庄老板没怀疑这葛丝的来源吧?”
织造坊成立后,坊里织好的布料都是由赵五嫂去跟布庄的老板交易。
所以宝珠一开始就让五嫂跟布庄老板谎称这葛丝是从别处得来,然后织造坊再将它们纺织成了布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