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第二日沐休赵六就去了趟村长家里,花了100两买了20亩上等的水田,然后又让村长再将宅子旁边的地划给自家做宅基地。

这青山村就这么大点地方,谁家有点什么事儿很快就会被传得人尽皆知,宝珠家买了几十亩地的事儿也不例外,很快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了。

村里人都在猜测秀才家粉葛地究竟挣了多少银子,只是大家平日跟秀才家不常往来,也碍于赵六秀才的身份,并不敢上门去询问。

只得暗戳戳得向赵家其他人打听。

“墩宝他娘,赵秀才家粉葛地究竟挣了多少银子?”今日来买豆腐的青衫妇人忍不住问赵四嫂。

“这我咋知道,你想知道就自己去问问。”赵四嫂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都不知是第几个向自己打听的人了。

青衫妇人顿时被赵四嫂这话噎住,要是敢上门去打听,还问你做什么。

这墩宝他娘以前对这些事儿不是最好奇的么,怎么现在变了个人似的。

赵四嫂看了眼这人的表情,岂会不知这人在想啥,原先也不是没想过上六弟妹家去打听,只是后来一想自己都改磨豆腐了,就算知道挣了大钱也没本事去折腾这粉葛地了,与其到时候知道了自个难受,还不如啥都不去想啥也不去问了。

不然到时候想着去种粉葛又放不下卖豆腐,折腾来折腾去,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不如安安心心磨豆腐,这一年到头也能挣不少银子。

至于赵六其他几个兄弟,这会儿不用自家婆娘催促,各自也是坐不住了,亲自上门去问赵六粉葛地的事儿。

“六弟,咱也不问你家究竟挣了多少银子,就问如果兄长几个也去种这粉葛,你觉得靠谱不?”赵大一脸殷切得看着赵六。

赵二赵三几个也目光灼灼得盯着赵六。

这村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琢磨着种粉葛,只是一向保守谨慎的赵大几个还是想亲自来确认下。

“如果众位兄长忙活完自家庄稼后仍有余力的话,倒是可以种些粉葛。”赵六认真回道。

赵大几个一听赵六这话,高悬的心总算放下了,看来这事儿靠谱。

赵六接着把自家要重新起一座宅子的事儿跟赵大几个说了,希望到时候几个兄长能帮忙搭把手。

赵大几个连忙答应。

于是宝珠家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一座二进的青砖大瓦房,接着往宅子里头添置了不少家具,再花了几天时间搬了进去。

宝珠夫妻俩和孩子住在里进的正房里,院子两侧的屋子暂时空着,等兄妹两长大后用作他们两的住所。

又去镇上买了骡车和一个四十多岁的管事,这卖粉葛得的三百两银子也不剩多少了。

傍晚,宝珠数着剩下的五十两银子,长叹了口气,这钱越多越不经花啊。

这家里头如今又多了个管事和骡子要养活,这以后花钱的速度简直跟流水一样啊,看来又得琢磨着怎么挣钱了。

“夫人,这作坊里面纺的布料全是没有花样的啊?”银耳陪着夫人在织造坊里转了一圈,疑惑极了。

宝珠无奈极了,“是啊,这织造坊里的妇人都不会纺花样。”

这织造坊也开了差不多半年了,可惜还是没有人研究出怎么纺花样。

起初折腾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半点进展,宝珠以为这些人是没有认真去思考这些花样的纺法。

于是想出用银子奖励的法子,激励这些人努力创新,可惜这都半年了还是没有人提出半点可行性的纺法。

银耳听了,挠了挠头说道:“这花样这么难么?”

银耳以前也见过那些绣娘纺布,看她们纺的时候可简单了,双手不停的交互缠绕,很快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