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似乎想到什么了,又说道:“不过村里西边杨家的可能有,他家今年棉花收成还可以,可惜好像因为先前那约好的买家欺人太甚,他家宁愿放着也不肯卖了,你要是想买,我陪你看看去。”
“行,那谢谢嫂子了”,宝珠道谢说。
“杨家的,有人在不”,胡氏大声喊道。
“来了”,只听院子里边一妇人回答道。
杨家的听到外边有人喊,打开门一看竟是胡氏,旁边还站着个眼生的妇人,忙说:“呦,陈大家的,今日咋上门来了,这位是……”
“杨家的,这是赵秀才的娘子哩,我听说你家棉花今年没卖出去,所以听宝珠妹子说要买点棉花,我就带来你家看看”,胡氏一脸我可是来帮衬你家生意的模样说道。
“原来是秀才娘子,快请进,我家儿子还是赵秀才的学生哩,看我这几个月忙的呦,现在才跟娘子见着”,说完赶紧把宝珠和胡氏领进屋。
宝珠听这杨家嫂子说她儿子在赵六学堂上学,问道:“嫂子,你儿子可是叫铁柱”,宝珠还记得开学时第一位来学堂报名的人家也姓杨。
杨家大嫂听这秀才娘子提起自个儿子,高兴说道:“是哩,我儿子就是铁柱,不过如今赵秀才已经帮他取了大名叫正松了。”
又说道:“还没多谢秀才娘子请那小子吃了热汤和点心呢”,前些日子,铁柱那小子带回来一块点心,当家的还以为这小子上哪偷的,差点没揍他一顿,后来才知道是秀才娘子请的。
宝珠只好说道:“不值当什么。”
又问道:“杨家大嫂,我今日是想来买些棉花,不知你家棉花可卖,价钱多少。”
杨家的顿感为难,自家儿子在赵秀才私塾上学,这棉花理应优惠点,可若卖给秀才娘子便宜了,那自家先前的折腾岂不是白费了。
宝珠也知道杨家大嫂的为难,便说:“杨家嫂子,你家先前准备卖多少钱便是多少,不用给我便宜,否则我家那位知道了准得说我一通。”
杨家的听了松了口气,接着气愤说道:“我家原先定的价就很实惠了,可惜那镇上的掌柜实在欺人太甚,我家那口子为了挣口气才压着不卖了。”
宝珠笑笑表示理解,这镇上的掌柜有时却是会看人下菜碟。
最后宝珠花了400文买了5斤的棉花,杨家大嫂还给送了一张自家编的草席子。
宝珠看着这草席子还挺好看的,便接过来准备拿回去铺在榻上好了。
又过了五六日,地上的雪已经到了脚踝处,宝珠总算把斗篷做好了,剩下的棉花还做了个小毯子,刚好坐下的时候可以盖住腿。
这日,宝珠跟赵六吃完晚饭,赵大便过来喊两人去一趟老宅,说是赵四又闹出事儿了。
路上赵大对两人说道:“近日卖豆腐挣了几个钱,老四又按捺不住跑到镇上厮混去了,还喝酒打伤人了,对方听说咱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便要老四赔5两银子,否则就告到官府去。”
可老四家哪里有银子,自从分家后,老四虽然没有跟以前一样整日在外瞎溜达,但是地里的活儿也是,收成都不够他们自己吃的。
老四家分家得的银子早就挥霍光了,于是只能求到赵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