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饭桌周围围了满了人。宋家光孙辈就生了9个,一家上下加起来有二十号人,在杏花村算得上是人丁兴旺的家庭。
宋老太负责分配饭和肉菜,只见宋老太给宋老头和宋家几个兄弟舀了满满一大海碗米饭,又给宝珠盛了满满的一小碗,然后压得实实的。
宋家几个媳妇也舀了一小碗,不过宋老太可不会给它们的饭碗压实。
这伙食在整个杏花村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大部分人家一日三餐都只能喝粥,宋家好歹隔几天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
饭后,宋有根夫妇说起了宝珠的婚事,又跟几个儿子和媳妇提到宝珠的嫁妆,宋老太说道:“一副2两的银镯子、针线笼、棉被、盆,另外准备5两银子当压箱钱,这是公中给你们妹子的嫁妆”,顿了顿又道:“你们作兄长嫂子的,要是疼惜自个妹子的,自己再另外准备添上作嫁妆”。
几个兄弟忙说道:“咱就这么一个妹子,肯定得另给小妹添点嫁妆”。
几个媳妇早知道公婆偏疼小姑,却没想到会给小姑这么丰厚的嫁妆,见自家婆婆一副大有谁敢反对就要脱口大骂的模样,也不敢有异议。
宋有根看宋老太说完,着手安排道:“明日老大和老二去山里砍点上好的木头做嫁妆箱子”,“老三回镇上茶叶铺,老四继续卖茶水”。
宋家四兄弟,宋大和宋二负责家里地里的活;
老三读过几年书,在镇上找了家茶叶铺当账房,每月也有3两银子进账;
老四是个脑子灵活的,在村口开了个茶水铺卖茶水,每日也能挣六七十文。
第二日,宋老太语重心长对宝珠道:“如今你要出嫁了,也得学着掌家、做针线活儿,不能跟以前样玩耍儿了”,又安排几个媳妇开始绣喜服。
就这么每日待在家里学掌家做饭针线活儿,终于到了宝珠出嫁的日子,天尚未亮喜娘就过来给宝珠挽面上妆。
只见喜娘先在宝珠脸上抹上一层粉,细细涂抹直到脸部摸起来细腻润滑,接着拿起一条一米长浸湿的棉线对折,中间在左手拇指上绕两圈儿,一头拿在右手上,另一头用牙齿咬着,棉线紧贴在宝珠的脸部,喜娘的手一张一弛,上下左右绞动棉线,慢慢将脸部的茸毛拔掉。
接着又给宝珠脸上敷了厚厚好几层粉,最后画眉点唇。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喜娘终于笑呵呵道:“哎呦喂,上完妆了,真是好看又有福气的新娘子哩”。宝珠心想,这彩虹屁吹得真好,这身体胖的五官都看不清轮廓了,就算不太难看但也绝对称不上好看。
这时宋大嫂进来说道:“赵家迎亲的来了,妆上完了罢”,喜娘乐呵呵回道:“上完咯。”说完把红盖头给宝珠盖上。
然后宋大嫂跟喜娘扶着盖着红盖头的宝珠往门口走去,门边上的宋老太跟宋老爹相互搀扶着,宋老太一边哭一边道:“宝珠啊,娘舍不得啊”。
在宋家待了一个多月,现在即将离开宋家走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宋悦也不禁湿了眼眶。
宋老太是真宠宝珠,自己如今占了人家女儿身体,也不知以后有没有有机会报答。
又想起昨日宋大娘悄悄跟自己说的话“赵家给的5两礼金爹娘也不要,偷偷给你带着,不要声张出去。赵家如今尚未分家,你平日里也没什么需要花销的,把钱藏好不要霍霍没了”,一片爱女之心,宝珠再也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赵六昨日受了风寒不宜折腾,并未来迎亲。于是宝珠就这样在宋家人的注视下,坐上花桥往青山村去了。
第2章 拜堂成亲
轿子一路晃悠晃悠,正当宝珠觉得骨头快要散掉时,只听一阵孩童欢快的嬉笑声传来:“坐花轿咯,坐花轿咯,新娘子来咯”。宝珠便知道这是到青山村了,于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