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复返。
就在冬月的最后一天,嘉德郡主派周宁传话,说是尚氏会在近几天到镇国公府走动,请母亲过去安排相看的事。
母亲让周宁回去,等定好了日子再回来知会一声,她即刻动身。
郝嬷嬷听说后,特意来母亲房里劝阻,说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调养身子,保住腹中的胎儿,三小姐的事以后再提也不打紧。
母亲抚着自己依旧平坦的腹部,笑道:“谁知道明天的事呢,我现在也只能顾得上盈盈了。”
郝嬷嬷虽不愿听她说这种不长久的话,却也自知无力劝阻,只能打点好软轿,着令轿夫十倍的稳妥小心。
祖母和父亲不敢违逆郡主,也由她去了。
·
因为临近年节,镇国公府里已经在筹备结彩的事宜,廊庑下都搭着脚手架,下人们七七八八地爬在架上,将或红或粉的彩绸编成花团,悬挂在层层斗拱上。
母亲由琼枝喜枝搀扶着,身边是周宁的媳妇周氏。
难得见到这样热闹喜庆的场面,又是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母亲笑道:“这样的场景小时候常常见到,那时二哥也才十来岁,偷偷爬上架子,把周管事吓了一跳呢!”
那时周宁还是老国公爷的仆从,周氏捂嘴笑着,道:“姑奶奶又提这些,怪不好意思的!”
母亲又问道:“梨雪斋可着人布置了?”
周氏笑道:“那是当然,太夫人每年都记着您呢!”
母亲笑道:“稍晚些陪我回去看看,总不回去,都快把以前的事忘光了。”
冉念烟乖乖跟在大人身后,小手放在奶娘温热的掌心中。
今天她特意打扮过,母亲让她换上簇新的杏红小袄,下身是嫩嫩的鹅黄裙子,细软的黑发盘成两团小髻,用珍珠花簪固定住,垂下小小的石榴石流苏坠,虽是隆冬,远远看见这样一个小姑娘走来,总是让人感觉到暖春的气息。
往日来嘉德郡主的房间,总会看到徐宝则的身影,有时南府的柔则小姐也来凑趣,今日却不见她们的踪影。
冉念烟并不知道她是来相看谢昀的,自然觉得奇怪,先听母亲和嘉德郡主说了会儿闲话,曲氏和李氏也闻讯过来叙话,没多久,门外就传来“来了、来了”的碎语,继而是打帘的声音。
门帘掀起,一身靛蓝色妆花通袖袄、官绿色双襕马面裙的尚氏出现在门口,冉念烟原本已淡忘了尚氏的长相,直到她看见了尚氏背后的人。
一个身穿湖蓝漳缎直裰的白净少年,脸孔还保留着孩子稚气的圆润,眼睛总是弯弯的,因此好像时时都在笑着,看到他时,再苦闷的人也会不由自主的微笑起来。
他是谢昀,上次在谢家茶会上,水榭里的一面之缘足以让人记住这个总是带着和善笑意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