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包子比外面卖的好吃。

人情往来就是如此,你来我往走动着,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刘婶儿过来问了问许娘子去侯府当奶娘的事儿,许娘子也都一一说了,还夸了夸崔如英。

刘婶儿道:“我看三丫也是个能说会道的,这不给你挣了脸面。”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刘婶儿要走,许娘子留她吃饭,刘婶儿道:“我这还得回去做饭呢,你们吃。”

许娘子又给装了两个包子,“拿回去给孩子吃,三丫,送送你婶子。”

崔如英把人送到家门口,跑回来看见许娘子在院子里薅小葱。

许娘子薅葱和崔如英不一样,捡着长得密的间着薅,这样其他的才能长得快一点儿。

崔如英笑着凑过去道:“娘,你薅葱呢,还买了面,要包包子。”

许娘子本来想呵斥要你话多,但是一想包子馅儿还是崔如英做的,便点了点头,“娘想明天早上去街上试试。”

说实话,卖包子也不容易,得大早起去买肉剁馅儿,发面蒸包子蒸好了再拿去卖。

也是辛苦钱。

再辛苦能赚钱就行。

那天许娘子和崔如英出门,那么早就有人摆摊了,她也得那么早去才行。

自己倒还好,吃苦也没事儿,可三丫才七岁。

许娘子问道:“那么早你能起来吗?”

崔如英心道这是哪儿的话,“肯定能,那让二姐在家看六丫他们,我跟娘去不就成了。明早早点起来,我跟娘去买肉活馅儿。”

许娘子笑了笑,又问:“做馅儿还需要什么?”

崔如英数着道:“需要大酱,姜蒜,花椒……”

既然出去卖,那每天的包子味道得一样,多少馅儿放多少葱多少水,蒸多大包子,可不能这个大那个小,客人看了不得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