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想黎崇文是个会读书的,上学做文章很得先生夸赞。先生直言黎崇文是个可造之材。还推荐黎崇文去参加解试。黎崇文不负众望,真考了个解士回来。这下可让王氏为难了,原想让小儿子念个几年出来当账房,没成想,他拿了个功名回来。可家里也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让他继续上学。下半年大儿子还要成亲。王氏想来想去找老大商量,母子俩最后决定让黎崇文弃学。

黎崇文的先生可惜,最后决定将自己的独生女嫁给黎崇文。那年黎崇文15岁,文氏17岁。有了先生的支持,王氏自然欢欢喜喜应下了。

于是,黎家老大下半年娶妻钱氏。隔年,老二也娶了媳妇文氏。两个儿子婚事完成,王氏便一心一意为小女儿存嫁妆。

钱氏和文氏差不多时间进门,也是差不多时间怀上孩子。钱氏连生两胎女儿,文氏则连生两胎儿子。这下王氏和黎老大对钱氏有很大的意见。黎老大甚至还在外面和别的女人勾勾搭搭起来。钱氏硬是忍着,连妯娌文氏也一并记恨上了。

第三胎钱氏终于生下儿子,这才腰板挺直起来。生了儿子,黎老大对王氏才有笑脸。时不时还会给钱氏买点小首饰讨她欢心。钱氏日子过得顺心,便可着劲儿的去招惹文氏。

黎家二房手边银钱拮据,文氏靠着卖绣品,黎崇文上午去岳家书院读书,下午在衙门兼职做书吏。

待两个儿子大点,到了启蒙阶段,文氏让丈夫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娘家书院。省了两个儿子的束脩不说,还能在娘家吃上一餐。夫妻俩东省一点西省一点,勉强能糊口。

因着大房二房没有分家,这些年钱氏处处嚷嚷着大房养着二房一家子。文氏自知理亏总是忍让钱氏的挑衅。

那年,黎家二房老么出生,黎崇文顺利通过省试即去了贡院,没过多久传来黎崇文通过殿试,考上进士二甲前三名。

钱氏更是愤恨文氏的好命,摊上这么一个出息的好丈夫。都要当官太太了。

黎崇文的派令下来,被调到靠近北边的一个穷县做县尉。那地方可比江南要穷的多。又路途遥远,文氏看看刚出生,小得跟只老鼠似的幺女,决定不跟着上任。黎崇文也舍不得年幼的儿女跟着他长途跋涉去吃苦。再说母亲还健在,做儿女的也不好远游。于是便将每月12贯的月俸拨了10贯给家里,独自上任去了。

黎崇文一走,钱氏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文氏。大房的子女也有样学样。二房黎静言和黎如晦欺负不了,逮着机会就找黎琼和黎雅的茬。

黎雅三岁那年被黎文斌推到河里。捞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气了。文氏抱着女儿哭得浑身发抖,恨不得吃了黎文斌。

钱氏哪舍得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受惊。急急忙忙带着儿子回了娘家躲开了去。

好在黎静言黎如晦机灵,赶紧请了大夫来给小妹诊断。那大夫诊了诊,便摇头说是没救了。哪里知道大夫话音未落,文氏怀里的小人儿突然呛了口水。竟醒了。

大夫也摸不着头绪,想着是自己看岔了,诊金也没好意思拿,便走了。

小女儿黎雅人是活过来了,大冬天推下水到底是伤了身子。原本就不大健壮的身子更加瘦弱。

看着小女儿这般瘦弱的身子,文氏哪里还肯罢休。说什么都让大房给出一个交代。无论黎老大和王氏怎么好言相劝,文氏都不肯善了。事情僵持着,直到黎崇文三年外放回来等差遣。

黎崇文一回来看到自家小女儿变成这模样心都冷了。无论娘和大哥怎么说,他都不肯就此罢休。

最后文氏提议分家。王氏和黎老大自然是不愿意的。想想老二家以后是要飞黄腾达的,怎肯放了这只金孔雀。

不答应分家,文氏说小女儿今后看病的药钱大房来负责。黎家二房的小女儿显然是大伤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