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太君尤为相信,且看家里娶进门的周氏,到底是小门小户女子,半点没魄力。卫家随便一个家生子都能欺侮到她头上去。再看胡氏这些姨娘,端得是泼皮市井。是以,老太君对小门小户的姑娘很是看不上。
“祖母,孙儿以为你会与别人不同,至少不会拘泥于陈规。”
老太君心里已打定主意不同意黎家女儿进门,“孙儿,祖母与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今后是要继承卫国公的,可黎家女儿这家世担不起国公府主母的职责。”
“祖母,孙儿不想继承父亲的位置,而雅儿的聪明能干,东京城里也没几个贵女及得上。”
老太君却觉得孙子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哪有这等气度和本事。
“孙儿,不想继承国公府这样的话再不要说了,那姑娘,你若实在喜欢,那就纳进来做个妾罢。”
老太君觉得自家孙子这般天人之姿即便是配个公主都还要嫌弃人家品貌端不端正。更何况一个从五品小官的女儿怎可当孙儿正室,这种小门小户的女儿做个小妾也就罢了,正室那是万万配不上的。
而卫珩以为父亲的继室周氏便是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想来祖母对门第没那么看重。没成想祖母竟以门当户对来反对自己的婚事,是以有些寒心,“祖母,黎家女儿是我此生最爱,我断不会如此委屈她,您若不同意,孙儿便不娶。可孙儿还要说一句话,除了她我谁也不会娶的。更不会纳妾。”卫珩斩钉截铁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以此来威胁老人家。
老太君被吓得不轻,爱孙自小在她身边教养长大,几时见他用这样不孝的口吻和她说话了。想来是孙子被黎家女儿迷了心智。老太君更是不喜,心道本还想给她留个妾室的名份,如今连让她进卫家门都不可能了。
“孙儿,你可晓得,祖母和你父亲已为你定下一门亲事。乃庆王府永秀郡主。郡主人品贵重,孝顺有礼,比之黎家丫头,都不知道高贵到哪里去了。只有永秀郡主这样的门第才配得上你,才配得上卫家。”
卫珩想起高元钧初到北边时告诉他,老太君为他相看了一门亲事。原以为只是相看,却不想祖母竟然不问问他,径自定下了他的婚事。不由得大喊一声,“祖母!您平日里事事依着孙儿,怎在这样的大事上却问都不问我一声。”
“孙儿,祖母为你挑的人定然不会差。永秀郡主祖母见过很多次,确是个好姑娘,长得也秀丽端庄,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虽贵为郡主,却温婉大方,待人温和,很是讨人喜欢。”
“祖母,即便她人品再好也不是孙儿喜欢的女子。我不会娶她的。”
“胡闹,两家已下定,这事岂能开玩笑。”老太君已有些不高兴了。她的爱孙从未与她顶过嘴,如今却为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子公然忤逆她。
“祖母,反正孙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娶永秀郡主的。退婚之事我自去找他们谈。只要她肯退婚,一应损失由我卫家担起。”
“孙儿,那可是庆王府啊,这样的事岂能容你儿戏。再说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君苦口婆心的劝道。
“祖母,就算不为这原因,孙儿也不能娶庆王府的女儿。”庆王府暗地里已投奔到陈王营帐,他又是恒王的人,为着这层关系他也不能与陈王的人扯上关系。
“为什么不能娶庆王府的女儿?”老太君隐约嗅出孙子话中有话。
卫珩却不立刻回答,问道:“祖母,这门婚事是何人牵线?”
“是你父亲牵的线。”可永秀郡主本人她也是打听考察过的。是觉得满意才同意两家结亲的。
卫珩忽然有些搞不懂卫国公的打算。大姐已是楚王正妃,明面上看他们卫家已是楚王那一派的人。为何父亲又想着和庆王府联姻?难道庆王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