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妇人询问,“婶子可熟悉吴家人?”
那妇女一看王行之这样玉树临风的年轻男子,很是殷勤的回道:“自然认识,吴家和我们都是老邻居了。就连吴家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都瞒不过我。”妇人很是自得。
“婶子可熟悉吴大郎?”
“熟也不熟。”妇人不知道要怎么说,来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婶子可否细说。”
“不熟是因为吴大郎小时候走丢过,直到前几年才寻回来。可他在吴家的三年里我是熟悉的。”
“吴大郎从小走丢了?”
“是的呐,吴大郎还是两三岁小娃儿的时候走丢过,他走丢的二十几年来吴婆子差点哭瞎了眼,也一直没再怀上过。直到三年前的一个晚上,吴大郎自己找上门来了。这可吴婆子高兴的哟,只差没买串鞭炮放一放,让全县的人都晓得她儿子回来咯。还别说她那个儿子吴大郎啊,倒是个孝顺的,脑袋瓜子也好使。这不来了不到半年就说中了一门亲事。那媳妇过门一年就为吴家添了个带把的。吴婆子别说有多得意了,去年他儿子被作坊雇佣后。吴婆子见天儿的炫耀他们家的儿子有多能干多聪明。哼,这会儿不是也没保住家里的麦田么?”那夫人嘚吧嘚把吴家那点子事一五一十倒了出来。连吴家几口人平日里的生活习惯啥的都说了出来。俨然一副睡在吴家床底下的架势。
“婶子觉得吴大郎跟吴家夫妻俩长得像么?”
“你还别说,我们这儿的人都怀疑过呢。那个吴大郎跟吴家夫妻俩一点都不像。跟捡来似的,可是啊,吴大郎来了吴家三年也没做啥出格的事,对吴家夫妻俩也是极孝顺的。如今也成家立业。要说不是亲生的,那他干啥对吴家夫妻俩这般好。我估摸着可能是从小没养在身边所以长得不太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