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2 / 3)

这时周御史突然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可。查案审案乃是刑部大理寺的事,如何能搬上朝堂?此举实在扰乱了朝堂肃穆风气。”吏部周侍郎以及好些官员也都附议,太子见此愤怒的情绪也冷静了些。

廉王不慌不忙:“一般的案子当然是要交由刑部大理寺的,但这回涉及的乃是太子,太子乃国之储君,一言一行举足轻重,若其德不配位,又如何能使我明国国祚源远流长?那么事关太子的事自然无小事,又如何能等闲视之?”

这番话有理有据有高度,倒叫周御史等人无法反驳,反而最近有好些对廉王生出好感的大臣们情不自禁的点头。

太子见此脸色阴沉,皇帝居高临下看着众人反应,淡淡道:“既然如此,那便将证人证物呈上来吧,若当真冤枉了太子,也好当堂还他清白。”

廉王忙道:“陛下英明!”

太子十分不甘,又见廉王如此笃定,心中隐隐不安。

证人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将军,手里捧着一包东西。

来人跪下恭敬行礼:“末将康南见过陛下!”

“你是何人?”

“回陛下,末将乃中军正四品广威将军,此前在北疆效力,是北军邹毅邹将军麾下一员前锋将军,因在贺兰山战役中立了些微末之功,随大军回京后升任广威将军。”

皇帝点头:“廉王说,你能证明此次英亲王被刺杀是太子指使?”

“回陛下,末将这里的确有证据。”见他如此肯定,众大臣不由哗然,太子脸色也变了。

皇帝道:“哦,你说说,都是些什么证据。”

“回陛下,英亲王之所以会在城外五柳林遇刺,是因为末将与王爷相约在那里见面。而末将与王爷相约则是因为末将不久前遇到了一个人,那人是中军的一位伙夫,但末将却认出他应该是北疆的一位传讯兵,末将喊出他名字,那传讯兵却十分恐慌,末将察觉有异,便将其抓住后多番逼问,这才得知,原来他原本应该已经死了。”

皇帝皱眉:“这是何意?”

“因为当初贺兰山刚刚大捷,就有一道紧急军报送入京中,想必陛下和各位大人都还记得,那军报中说镇国将军父子在贺兰山一战中因贪功冒进陷入鞑靼圈套,最后牵连一万将士身死贺兰山,而那道军报正是那传讯兵送回京城。”

太子脸色一变,下意识喊道:“不可能!那传……”然而才说出几个字,就察觉不对,一时脸色变了又变,冷汗淋漓,忙低下头。

皇帝神色淡漠,周家及其亲信则神色一变,其他大臣面面相觑。

廉王看了太子一眼,笑了笑,康南将军继续道:“太子所言极是,这原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将那封战报送达京城时,就染上了重病,没几天就不治身亡了。”

“那他为什么又活了下来?”廉王问道。

“因为那信使知道自己此番是必死的,因此染病后便知不好,在他重病之际,便想办法和一个将死的乞丐换了身份,自己则逃过一劫,之后便躲进了中军苟且偷生。”

“如今那人呢?”皇帝淡声问道。

“回陛下,末将将他扮做小兵一起带来了,此时正在殿外等候传召。”

皇帝看了眼俞公公:“宣他进来。”此时太子满脸冷汗,已有些站不稳了。

“是。”俞公公亲自去传召,片刻一个小兵就一瘸一拐的走进来了,他不敢抬头,进了大殿就匍匐在地,颤声道:“罪民周志坤见过陛下!”听见这名字,太子彻底僵住,脑海中一片空白。

皇帝道:“你知道些什么?从实招来。”

“罪民遵旨!”周志坤恭敬应道:“当初那封紧急军报是左军邹将军交于罪民,并再三叮嘱不能让其他人发现,且要尽快赶回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