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2 / 3)

外面已经有马车在等谢济川。谢济川停在车凳前,莫名顿了下,回头问:“当年你离京时,说盛世便归。后日朝会,你可以看看,你期望的盛世,是否是这般模样。”

谢济川说完,没等李华章回答就上车了。等元日时,他们会有答案的。

车夫给雍王行礼,然后就熟稔地跳上车,驶向谢府。马车晃晃悠悠驶出街口,转了个弯,看不到背后的镇国公府了。车里那位建朝以来最年轻的宰相突然说:“停车。”

车夫忙拉停,不解问:“相公,怎么了?”

谢济川没有回答,掀帘下车,道:“牵一匹马来。你先回府吧,我自己骑马回去。”

车夫惊讶,不知道谢相今日怎么来了这样的兴致。谢济川却没有再说什么,他握着缰绳,轻轻一跃上马。谢济川心中十分满意,哪怕政务繁忙,久疏骑射,但并没有完全荒废。

这就好,这仿佛印证着,他离那段少年岁月,也没有太远。

寒风迎面扑来,谢济川轻轻叱了一声,纵马疾驰在长安深夜空无一人的街头。三十八条大道横平竖直,九重宫阙高高在上,似乎亘古不变。谢济川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劲风,恍然间像是回到了圣历二年,他与明华裳、任遥、江陵在长安纵马,被李华章开了罚单。

他今日听到下人传信时,其实犹豫过。毕竟数年不见,他担心他们变得油滑老练,变得俗不可耐,然而他最害怕的,是他们几人仍亲密如昨,唯独和他疏离客套。

一个人无法想象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像他在谢家长大,无法想象世间有不求回报,不问出身,哪怕许久不维护也依然坚固如金子一般的感情。但当他赌博一般走入镇国公府,第一次做一件他甚至没有五成把握的事,发现最难的一步,其实就是他自己这一步。

当他勇敢迈出去,会发现,其实他珍视的、渴望的、却装作不在意的真情,一直都在。耳边风声猎猎,但仔细听,似乎是少年少女肆意的笑声。

长安少年游侠客,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容颜会老去,但少年意气,永不褪色。天宝七年,元日。

绛帻鸡人候于承天门外,旭日东升,朝阳报晓,卫士传出长长的鸡唱,犹如九重天门的宫殿大门次第开启,万国使臣随着鼓声,如浪潮般涌上汉白玉阶,朝拜大唐皇帝。

红衣迤逦,远远看宛如朝霞,堪与旭日争辉。

李华章作为幽州节度使,站在外州臣子首列,他的旁边是剑南节度使任遥,和她的副使江陵。

李华章试图寻找谢济川站在哪儿,但人影绰绰,高鼻深目、衣冠各异的外邦王臣使节挡住了视线,人实在太多,一时无法分辨。

李华章收回眼睛,静静专注于朝会礼仪。重重红云上方,年轻的皇帝坐在龙座上,接受万人朝拜朝会有礼仪要求,李华章未曾抬头,但他知道,皇帝肯定看到了他。

当年他和睿宗的对话犹在耳边,他为平息太子之争,自请去幽州。睿宗问他,何时归来。他答,盛世便归。

后来,这些话大概传到了太子耳中。太子登基后,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则天皇帝播下去的众多种子终于有土壤发芽,贤才并出,短短几年,大唐国力攀升,米价落至斗十三文。

数代有识之士的传承,终于开花结果。

而他,亦在数年之后,作为幽州节度使,携妻子回京朝贺。

上方礼官长长唱喏,李华章随着肤色各异、信仰各异、语言各异的众人,一起下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的珍贵并不因为皇帝姓李或姓武,当权者血统多么高贵,或者官员有多少出身世家,三公五望。而在于开放包容,在于任何肤色、任何种族的人都能